【摘要】 自然地質環(huán)境的變化和人類工程活動引發(fā)的地質災害時刻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嚴重制約了國民經濟的健康發(fā)展。而在地質災害治理中施工安全關系到地質災害的治理效果,影響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因此,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安全生產管理顯得至關重要。目前這需要進一步完善制定安全生產管理措施,以促進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良好開展。
【關鍵詞】 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安全生產管理
【中圖分類號】 TE42
【文獻標識碼】 A
1 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性
據有關資料顯示,2014年我國共發(fā)生地質災害10907起,共造成349人死亡、51人失蹤、218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54.1億元。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地質災害頻發(fā),對人民的生命財產都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地質災害的治理是國家為人民服務、保障人民的個人利益的體現。在地質災害的治理中,施工安全和施工質量對治理效果產生最直接的影響,而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安全生產管理是對施工過程中人員安全和財產安全進行有效地管理,關系到施工質量。因此,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安全生產管理至關重要。
2 地災施工現場危險源的辨識
危險源是安全事故的根源,危險源的辨識是現代安全管理的基礎和核心,防止安全事故發(fā)生的第一步就是辨識或確認危險源。危險源的辨識是一項嚴謹、細致的工作,要全面有序地進行,防止出現漏項,宜從施工總平面布置、道路運輸、構筑物、施工工藝、主要設備裝置、作業(yè)環(huán)境、安全措施等幾方面進行。危險源識別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系統(tǒng)安全分析的過程。
地災治理施工現場的危險源辨識可按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事故類型進行。地災治理工程主要事故類型有高處墜落、觸電、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坍塌等5類,易發(fā)生安全事故的主要部位就是施工中的危險源。對滑坡、不穩(wěn)定斜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治理施工現場除進行常規(guī)危險源辨識外,還要考慮災害體本身就是最大危險源。
2.1危險源辨識的運作步驟
危險源辨識過程的運作步驟如圖1所示。
圖1危險源辨識的運作步驟圖
危險源辨識過程可分為6個步驟:①施工現場調查;②危險源辨識;③安全措施制定;④風險分級;⑤評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⑥形成文件。
2.2危險源的辨識方法
危險源辨識主要是通過查閱資料、現場觀察、詢問交流和安全檢查表等方式進行,充分了解地質災害形成機理和當地水文、氣象特點,再由經驗豐富的安全員和管理人員評議,列出危險源清單。
①詢問和交流。與施工現場有經驗的工作人員進行交流,從中可初步分析施工現場作業(yè)中存在的各類危險源。②現場觀察。通過對施工現場作業(yè)環(huán)境的現場進行觀察,可發(fā)現存在的危險源。③查閱有關記錄。查閱企業(yè)的事故、職業(yè)病記錄,可從中發(fā)現存在的危險源。④獲取外部信息。從有關類似企業(yè)、類似項目、文獻資料、專家咨詢等方面獲取有關危險源,加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識別出于本工程項目施工現場有關的危險源。⑤安全檢查表。運用已編制好的安全檢查表,對施工現場進行系統(tǒng)的安全檢查,可識別出存在的危險源。
3 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安全生產管理措施
3.1確定項目施工安全目標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必須確定項目施工安全目標。按照環(huán)境、職業(yè)健康管理體系要求,制定實現安全管理目標的保障措施,將安全規(guī)章制度、安全責任、安全檢查制度、安全培訓教育制度、機械設備檢查檢驗、安全技術措施經費投入、對事故違章查處等落實到位。對易發(fā)的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機械傷害、自然災害的事故,要制定專項的控制措施,認真做好技術交底并切實組織落實,以確保安全目標的實現。
3.2編制施工安全技術措施計劃
安全技術措施計劃是對生產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用技術手段加以消除和控制的文件,是落實“預防為主”方針的具體體現,是進行工程項目安全控制的指導性文件。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配置安全生產設施、采用安全技術和應急措施、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檢查、事故處理、溝通和信息交流等,并通過一系列安全措施的貫徹,使生產作業(yè)的安全狀況處于受控狀態(tài)。安全技術措施的主要內容有:進入施工現場的安全規(guī)定、地面及深槽作業(yè)的防護、高處及立體交叉作業(yè)的防護、施工用電安全、施工機械設備的安全使用、在采取新技術、新工藝時有針對性的專門安全技術措施、有針對自然災害預防的安全措施、預防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作業(yè)造成危害的安全技術措施和現場消防措施等。
3.3加強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
所謂細節(jié)決定成敗,地質災害治理施工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可能導致施工出現問題,威脅施工人員的安全。因此在地質災害治理施工過程中,管理者要注重對施工中細節(jié)的安全管理,確保每一個施工細節(jié)都準確無誤,保障施工人員的安全。例如:在對滑坡的治理施工中,為防止墜落物的打擊,施工人員必須戴上安全帽;在用錨桿施工時,要確保樁孔位置場地平整,地面的浮土清除干凈,及時排除地表水并且要在樁孔外側挖好排水溝,做好排水系統(tǒng),對坡面有裂隙或坍塌傾向部位采用削坡減載或注漿加固等,做好每一個細節(jié)的安全檢查,確保施工安全。
綜上所述,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安全生產管理關系到地質災害治理效果,關系到施工質量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需要落實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加強各方面的管理,從而保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德良.基于邊坡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設計的研究[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15,09:123-124.
[2]嚴爾炳.崩塌地質災害安全治理方法及措施的研究[J].西部探礦工程,2015,10:126-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