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
相信大家對輻射這個詞并不陌生,但大家可知什么是輻射,輻射是怎樣產生、會對人體有什么影響等一系列問題嗎?
二、講授:
(一)輻射種類及其危害
1、輻射種類
輻射根據其產生的原理一般分為放射性輻射(亦稱為核輻射或離輻射)和電磁輻射(亦稱為非電離輻射)兩類。
放射性是某些原子的核素具有自發(fā)地放出粒子,或ㄚ射線,或在發(fā)和軌道電子俘獲之后放出X射線,或發(fā)生自發(fā)裂變的性質。放射性輻射的主要類型有:α衰變、β衰變、ㄚ輻射、中子輻射等。
2、輻射的危害
(1)放射性輻射的危害 放射性輻射(也稱電離輻射),它以兩種方式作用于人體,即體外照射和體內照射。
人體受到大劑量電離輻射的一次或數(shù)次照射,可引起急性放射病。急性放射病可分為血液型、腦型、腸型三種。急性放射病發(fā)病急促,常在短時間內引起嘔吐、發(fā)熱、驚厥、休克以至死亡。癥狀多少和嚴重程度主要取決于照射劑量。
人長期接受超過允許劑量的體外照射或放射物質經常少量進入并積蓄在體內,可引起慢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依受損害的部位的癥狀不同可分為四種類型:
①以神衰綜合癥為主的神經損傷型;
②引起各種癌癥(如白血病、骨癌、甲狀腺癌等);
③損傷遺傳物質,使受照者后代出現(xiàn)畸形或其他遺傳性疾??;
④引起眼睛晶狀體渾濁,造成放射性白內障。
(2)電磁輻射的危害 電磁輻射是非電離輻射。機體在射頻電磁場的作用下,能吸收一定的輻射能量,發(fā)生生物作用,主要是熱作用,使人體組織升溫,從而使人體組織受到破壞或損傷。其中,在中、短波高頻作用下,可引起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機能障礙和以交感神經疲乏緊張為主的植物神經失調,出現(xiàn)神經衰弱癥狀。微波作用于人體后,除產生熱效應外,還可造成植物神經紊亂,對血象、視覺、性機能、骨髓、臟器組織等造成危害。微波輻射還會破壞腦細胞,使大腦皮層細胞活動能力減弱,已形成的條件反射受到抑制。微波輻射還具有累積效應,長期照射可人體產生永久損傷。
(二)輻射防護措施
1、放射性輻射外照射防護措施
外照射是指放射源在人體外,射線對人體產生的照射。外照射防護法通常有3種。時間防護、距離防護和屏蔽防護。
(1)時間防護 人體受照射的時間越長,則后接受的劑量越大,接受劑量大小與照射時間成正比。時間防護就是以減少工作人員受照射的時間為手段的一種防護方法。
(2)距離防護 使用一定長度的操作工具,如長柄工具有良好的防護效果。為使操作準確無誤,又能盡量縮短操作時間,這些工具的柄也不能太長。
(3)屏蔽防護 屏蔽防護是在輻射源和工作人員之間設置由一種或數(shù)種能減弱射線的材料構成的物體,從而使穿透屏蔽物人射到工作人員的射線減少。
2放射性輻射內照射防護措施
放射性物質通過食人、吸人、皮膚滲透及傷口等途徑直接進入人體,造成內照射危害。對于-內照射的防護,主要是采取如下預防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質接觸或直接進入人體:
(1)工作場所地面應光滑、無縫、無破損、無凹陷,所用材料要耐酸,易去除表面污染,通常用聚氯乙烯塑料板、硬橡膠板等材料鋪設地面,鋪設時接縫處要密合,其覆蓋物邊緣需離地面20cm以上,并與墻壁貼緊,地面要有一定坡度,設置地漏。
(2)產生放射性氣體、氣溶膠、粉塵的工作場所的墻壁、天花板必須全部刷油漆。其他工作場所墻壁在離地面2m高范圍內刷淺色油漆,地面、墻壁及天花板交接處應做成圓角。
(3)門、窗及內部設備結構力求簡單,易于消除污染。工作臺面應鋪光滑的耐酸堿材料。室內采用機械通風,其內部水、電線、照明燈、開關等均應暗裝,暖氣設備要易于清洗。
(4)工作室內應有冷、熱水供應,水龍頭應采用肘式或腳踏式,下水管要短而直,所有水池表面均應光滑,不易沾染。室內應設置收集固體廢物的腳踏式污染物收集桶。
(5)從事放射性工作人員應使用專用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鞋襪、手套、口罩及特殊防護用品(如鉛圍裙、眼鏡等)。
3電磁輻射的防護電磁輻射防護的形式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設備漏能和對輻射源方面采取的屏蔽防護措施:另一類是對工作人員采取的防護措施。
(1)高瀕輻射的防護 高頻輻射主要采取屏蔽防護。所謂屏蔽就是采取一切技術手段,使高頻輻射的作用與影響局限在指定的空間范圍內。
(2)微波輻射的防護 微波輻射防護主要是根據微波的特性及傳達室輸原理來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通常采用的防護措施有:建造金屬屏蔽室防止漏能或微波輻射;加大場源與工作人員之間的距離;在微波設備制成之后,應進行漏能測定,對于漏能主要部位,制造者應設置明顯的警告標記;在工業(yè)微波設備上應裝有聯(lián)鎖裝置,以便在打開設備門時,立即切斷微波管電源;增大微波發(fā)射天線的架設高度,合理選擇方向;在輻射源與防護對象之間裝置活動的屏蔽吸收擋板,設置加屏蔽罩等到。
案例:
當人們使用手機時,手機會向發(fā)射基站傳送無線電波,而任何一種無線電波或多或少的被人體吸收,從而改變人體組織,有可能對人體的健康帶來影響,這些電波就被稱為手機輻射。
而我們常說的移動電話吸收輻射率SAR(SpecificAbsorptionRate):SAR代表生物體(包括人體)每個單位公斤容許吸收的輻射量,這個SAR值代表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是最直接的測試值,SAR有針對全身的、局部的、四肢的數(shù)據。SAR值越低,輻射被吸收的量越少。其中針對腦部部位的SAR標準值必須低于1.67瓦特,才算安全。但是,這并不表示SAR等級與手機用戶的健康直接有關。
一項研究首次發(fā)現(xiàn),手提電話可能會導致眼癌,因為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常用手提電話的人患上眼癌的機會比其他人多出三倍,這項研究結果倘獲進一步證實,勢必會導致大量索賠訴訟。
由手提電話釋放出的輻射,長久以來都被指會暫時改變腦細胞的功能,卻一直無證據顯示這些輻射會長遠地危害人類的健康。
雖然科技進步帶給我們極大的便利,雖然我們似乎再不能忍受沒有手機的生活,但如果不能擁有健康,財富和成就又有何意義?所以從安全的角度看,不知對人有多大危害使手機成了人們關注度最高的科技產品。但是圍繞這一問題卻前后矛盾地傳言漫天飛讓人不知該相信誰。
三、小結及拓展
輻射無處不在,通過這次學習使同學們都學會了如何降低和減少輻射。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相互之間討論更多減少輻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