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住宅樓工程均為七層以下,其總設計高度一般不超過24m,故單排腳手架在住宅樓工程中應用較為普遍。但通過對扣件式鋼管腳手架規(guī)范學習及對施工現(xiàn)場腳手架實際情況的分析來看,其單排腳手架難以達到規(guī)范搭設要求,并存在一定弊端。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中對單排腳手架的搭設列出若干條規(guī)定,從而規(guī)范了單排腳手架的搭設。在規(guī)范6.2.2中第(1)條規(guī)定:“主節(jié)點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主節(jié)點處兩個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應大于150mm”。此條含義為,立桿與大橫桿交叉十字點處必須設置一根小橫桿,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腳手架的整體穩(wěn)定、整體剛度、防止不均勻沉降,以及鋪設操作層上跳板而用。單排腳手架的立桿縱距尺寸最大為2m,大橫桿步距最大為1.8m,那么在2m×1.8m的架子中就應放置四根小橫桿;由此可見,在一棟住宅樓的腳手架中設置的小橫桿的數(shù)量是較多的。
從現(xiàn)代的樓房窗洞口來看,一般均設計為大窗口,開間多為3.6m,窗的尺寸一般為1500mm×1800mm,窗的面積大約占外墻面積的40%~60%,如此眾多的小橫桿放置在窗洞口處是難以做到的,做不到又不能滿足搭設的要求。規(guī)范在6.5.3條規(guī)定:“單排腳手架過窗洞進應增設立桿或增設一根縱向水平桿。”此條含義是,在窗口處,必須采取措施搭設小橫桿,不能省略。若按規(guī)范要求在窗洞的外側增設立桿,以便小橫桿與里側立桿連結,這樣從整個墻面看60%的范圍內將增設內立桿,那么外墻的單排腳手架便很接近雙排腳手架。
規(guī)范7.3.6第(3)條規(guī)定:單排腳手架的橫向水平桿不應設在下列部位:
1) 設計上不許留腳手架眼的部位;
2) 過梁上與過梁兩端成60°角的三角形范圍及過梁凈跨度1/2的高度范圍內;
3) 寬度小于1m的窗間墻;
4) 梁或梁墊下及其兩側各500mm的范圍內;
5) 磚砌體的門洞口兩側200mm和轉角處450mm的范圍內;其他砌體的門窗洞口兩側300mm和轉角處600mm的范圍內;
6) 獨立或附墻磚柱。
如果實體墻面的面積僅占總墻面面積的25%~30%,這樣,在工程實墻面上可放置小橫桿的位置就更少,滿足不了規(guī)范的要求。另外,單排腳手架在外墻面所留置大量腳手架眼成為外墻滲漏一大質量隱患,盡管補堵架眼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及方法,但操作起來事倍功半,封閉性、密實性較差,這也是外墻滲漏常見的通病之一。
再則,墻眼上所放置的小橫桿一般是不固定的(伸出墻里不可少于240mm),雖然可按簡支梁計算,但其一端水平方向無約束;盡管設有連墻件,但這樣腳手架的剛度也難以保證。在鋪設操作層的跳板時,下面小橫桿之間的距離達不到有效控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當腳手架發(fā)生變形向外傾斜時,架眼上的小橫桿放置長度過短,小橫桿有脫落的危險,由此引發(fā)安全傷亡事故也是屢見不鮮。
綜上所述,單排腳手架的搭設難以滿足規(guī)范要求,難以滿足工程質量的要求。為確保腳手架的使用安全,單排腳手架由雙排腳手架所替代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