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種劇毒氣體,具有無色、無味、易燃、易爆等特性;在很多行業(yè)甚至日常生活都能接觸到一氧化碳,平時所說的“煤氣”中的主要成分就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經呼吸道侵入人體后,比氧更容易和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導致人體嚴重缺氧。輕度中毒時常出現劇烈頭痛,眩暈、心悸、胸悶、惡心、嘔吐、耳鳴、全身無力等,若吸入過量的一氧化碳,則常意識模糊、大小便失禁、乃至昏迷、死亡。
預防一氧化碳中毒應注意以下事項:
1)冬天屋內生煤爐取暖必須使用煙囪,使“煤氣”能夠順利排到室外。
2)應經常測定空氣中的一氧化碳濃度或設立一氧化碳警報器和紅外線一氧化碳自動記錄儀,監(jiān)測一氧化碳濃度變化。
3)定期檢修煤氣發(fā)生爐和管道及煤氣水封設備,防止一氧化碳泄露。
4)生產場所應加強自然通風,產生一氧化碳的生產過程要加強密閉通風;礦并放炮后必須通風分鐘以后,方可進入生產現場。
5)進入危險區(qū)工作時,須戴防毒面具;操作后,應立即離開,并適當休息;作業(yè)時最好多人同時工作,便于發(fā)生意外時自救、互救。
5.氮氧化物
常見的氮氧化物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中毒時,若以二氧化氮為主,主要引起肺傷害;若以一氧化氮為主時,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癥和中樞神經嚴重損害。
預防氮氧化物中毒的方法主要有:
1)酸洗設備及硝化反應鍋應盡可能密閉和加強通風排毒。
2)定期維修設備,防止毒氣泄露。
3)加強個體防護,進入氮氧化物濃度較高的場所工作時應戴防毒面具。
6.氯
氯為黃綠色氣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低濃度時,只侵犯眼和上呼吸道,對局部有灼傷和刺激作用;高濃度吸入后會引起迷走神經反射性心跳驟停而出現“電擊樣”死亡。
預防氯中毒的方法主要有:
1)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防止跑、冒、滴、漏,保持管道負壓。
2)含氯廢氣須經石灰凈化處理再排放。
3)檢修或現場搶救時必須戴防護面具。
7.氫氰酸
常溫常壓下為無色透明液體,極易蒸發(fā),其蒸汽略帶苦杏仁味。長期接觸低濃度氫氰酸,可引起神經衰弱綜合癥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人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的氫氰酸可立即導致呼吸停止而驟死。
預防氫氰酸中毒的措施主要有:
1)改進工藝,以無毒代替有毒。
2)加強密閉通風。
3)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如氰化物的保管、使用和運輸應有專人負責;建立嚴格的專用制度;用氰化物熏倉庫時要防止門窗漏氣,并需經充分通風方可進入。
4)加強個體防護。應配備防護服、手套、防毒口罩(活性炭濾料)或供氧式防毒面具;車間應配備洗手、更衣設備以及急救藥品。
5)操作工人在就業(yè)前應進行體檢,上崗后還應定期體檢。
8.丙烯腈
為無色、易燃、易揮發(fā)的液體,具特殊杏仁氣味。丙烯腈可經呼吸道、皮膚和胃腸道進入人體,屬高毒類。在1000mg/m3濃度中,1~2h可致死;在300~500mg/m3濃度中,5~10min出現上呼吸道粘膜灼痛和流淚;在35~220mg/m3濃度中,20~40min,除粘膜刺激癥狀外,還出現頭部鈍痛、興奮和恐懼感、皮膚發(fā)癢。
預防丙烯腈中毒的措施主要有:
1)生產車間宜盡量采用露天框架式建筑,便于毒物擴散稀釋。
2)進入反應器清釜前,必須充分排風,以排除殘留的毒物。
3)工作時應戴防毒口罩,工作后應用溫水和肥皂清洗皮膚。
4)丙烯腈易透過橡皮,故不能戴橡皮手套進行操作,應使用專用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