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積商品混凝土裂紋的控制
作者:李宜普
來源:山東建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評論: 更新日期:2011年02月05日
五、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控制措施
對于材料型裂縫來說,主要是由溫差和收縮引起,所以為了防止裂縫的產(chǎn)生,就要最大限度的降低溫差和減小混凝土的收縮,具體可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1、 大體積混凝土的配制
大體積混凝土所選用的原材料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粗骨料宜采用連續(xù)級配,細骨料宜采用中砂。②外加劑宜采用緩凝劑、減水劑;摻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礦渣粉等。③大體積混凝土在保證混凝土強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應提高摻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單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④水泥應盡量選用水化熱低、凝結時間長的水泥,優(yōu)先采用中熱硅酸鹽水泥、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大壩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等。
2、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
澆筑方案,除應滿足每一處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層新混凝土覆蓋并搗實完畢外,還應考慮結構大小、鋼筋疏密、預埋管道和地腳螺栓的留設、混凝土供應情況以及水化熱等因素的影響,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全面分層 即在第一層全面澆筑全部澆筑完畢后,再回頭澆筑第二層,此時應使第一層混凝土還未初凝,如此逐層連續(xù)澆筑,直至完工為止。采用這種方案,適用于結構的平面尺寸一般不宜太大,施工時從短邊開始,沿長邊推進比較合適。必要時可分成兩段,從中間向兩端或從兩端向中間同時進行澆筑。(2)分段分層 混凝土澆筑時,先從底層開始,澆筑至一定距離后澆筑第二層,如此依次向前澆筑其他各層。由于總的層數(shù)較多,所以澆筑到頂后,第一層末端的混凝土還未初凝,又可以從第二段依次分層澆筑。這種方案適用于單位時間內要求供應的混凝土較少,不象第一種方案那樣集中。這種方案適用于結構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積或長度較大的工程。(3)斜面分層 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適用于結構的長度大大超過厚度3倍的情況?;炷翉臐仓酉露碎_始,逐漸上移。
3、 大體積混凝土養(yǎng)護時的溫度控制
大體積混凝土的養(yǎng)護,不僅要滿足強度增長的需要,還應通過人工的溫度控制,防止因溫度變形引起混凝土的開裂。
溫度控制就是對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和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進行人為的控制,在混凝土養(yǎng)護階段的溫度控制應遵循以下幾點:(1)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之間、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室外最低氣溫之間的差值均應小于20℃;當結構混凝土具有足夠的抗裂能力時,不大于25℃-30℃。(2)混凝土拆模時,混凝土的溫差不超過20℃。其溫差應包括表面溫度、中心溫度和外界氣溫之間的溫差。(3)采用內部降溫法來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內部降溫法是在混凝土內部預埋水管,通入冷卻水,降低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冷卻在混凝土剛澆筑完時就開始進行,還有常見的投毛石法,均可以有效地控制因混凝土內外溫差而引起的混凝土開裂。(4)保溫法是在結構物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側覆蓋保溫材料(如草袋、鋸木、濕砂等),在緩慢的散熱過程中,使混凝土獲得必要的強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小于20℃。(5)混凝土表層布設抗裂鋼筋網(wǎng)片,防止混凝土收縮時產(chǎn)生干裂。
對于結構型裂縫來說,主要應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1、設計措施
?。?)精心設計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證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況下,應盡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膠比)二摻(摻高效減水劑和高性能引氣劑)一高(高粉煤灰摻量)”的設計準則,生產(chǎn)出“高強、高韌性、中彈、低熱和高抗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增配構造筋,提高抗裂性能。應采用小直徑、小間距的配筋方式,全截面的配筋率應在0.3~0.5%之間。
?。?)避免結構突變產(chǎn)生應力集中。在易產(chǎn)生應力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采取加強措施。
?。?)在易裂的邊緣部位設置暗梁,提高該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
?。?)在結構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施工時的氣候特征,合理設置后澆縫,在正常施工條件下,后澆縫間距20~30m,保留時間一般不小于60天。如不能預測施工時的具體條件,也可臨時根據(jù)具體情況作設計變更。
2、原材料控制措施
?。?)盡量選用低熱或中熱水泥(如礦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強度(90d~180d)以降低水泥用量,減少水化熱(因為每加減10kg水泥,溫度會相應增減1℃,水化熱與水泥用量成正比)。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優(yōu)先選用收縮性小的或具有微膨脹性的水泥。因為這種水泥在水化膨脹期(1~5d)可產(chǎn)生一定的預壓應力,而在水化后期預壓應力可部分抵消溫度徐變應力,減少混凝土內的拉應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適當攙加粉煤灰?;炷林袚接梅勖夯液螅商岣呋炷恋目?jié)B性、耐久性,減少收縮,降低膠凝材料體系的水化熱,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抑制堿骨料反應,減少新拌混凝土的泌水等。
?。?)選擇級配良好的骨料。骨料在大體積混凝土中所占比例一般為混凝土絕對體積的80%~83%,因此在選擇骨料時,應選擇線膨脹系數(shù)小、巖石彈模較低、表面清潔無弱包裹層、級配良好的骨料。一般來說,可以選用粒徑4mm~40mm的粗骨料,盡量采用中砂,嚴格控制砂、石子的含泥量(石子在1%以內,砂在2%以內)??刂扑冶仍?.6以下。還可以在混凝土中摻緩凝劑,減緩澆筑速度,以利于散熱。另外還可以考慮在大體積混凝土中摻加堅實無裂縫、沖洗干凈、規(guī)格為150mm~300mm的大塊石。摻加大塊石不僅減少了混凝土總用量,降低了水化熱,而且石塊本身也吸收了熱量,使水化熱能進一步降低,對控制裂縫有一定好處。
(4)適當選用高效減水劑和引氣劑,這對減少大體積混凝土單位用水量和膠凝材料用量,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力學、熱學、變形、耐久性等性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3、施工方法控制措施
(1) 在混凝土拌制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原材料計量準確,同時嚴格控制混凝土出機塌落度。要盡量降低混凝土拌合物出機口溫度,拌合物可采取以下兩種降溫措施:一是送冷風對拌和物進行冷卻,二是加冰拌合,一般使新拌混凝土的溫度控制在6℃左右。
(2) 澆注過程中要進行振搗方可密實,振搗時間應均勻一致以表面泛漿為宜,間距要均勻,以振搗力波及范圍重疊二分之一為宜,澆注完畢后,表面要壓實、抹平,以防止表面裂縫。另外,澆注混凝土要求分層澆注,分層流水振搗,同時要保證上層混凝土在下層初凝前結合緊密。避免縱向施工縫、提高結構整體性和抗剪性能。
(3) 盡量避開在太陽輻射較高的時間澆注,若由于工程需要在夏季施工,則盡量避開正午高溫時段,澆注盡量安排在夜間進行。
(4) 混凝土在實際溫度養(yǎng)護的條件下,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混凝土中心與表面最低溫度控制在25℃以內,預計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溫降不超過9℃以上允許拆模。
(5)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內部應適當預留一些孔道,在內部通循環(huán)冷水或冷氣冷卻,降溫速度不應超過0.5℃~1.0℃/h。對大型設備基礎可采用分塊分層澆筑(每層間隔時間5d~7d),分塊厚度為1.0m~1.5m,以利于水化熱散發(fā)和減少約束作用。當混凝土澆筑在巖石地基或厚大的混凝土墊層上時,在巖石地基或混凝土墊層上鋪設防滑隔離層(澆二度瀝青膠撒鋪5mm厚砂子或鋪二氈三油),底板高低起伏和截面突變處,做成漸變化形式,以消除或減少約束作用。此外,還應加強混凝土的澆灌振搗,提高密實度。盡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溫度不應下降15℃以上。盡量采用兩次振搗技術,改善混凝土強度,提高抗裂性。還可根據(jù)具體工程特點,采用UEA補償收縮混凝土技術。
4、溫度控制措施
混凝土溫度和溫度變化對混凝土裂縫是極其敏感的。當混凝土從零應力溫度降低到混凝土開裂溫度時,混凝土拉應力超過了此時的混凝土極限拉應力。因此,通過應降低混凝土內水化熱溫度和混凝土初始溫度,減少和避免裂縫風險。
人工控制混凝土溫度的措施對早期因熱原因引起的裂縫作用不明顯。比如表面保溫材料保護可以減少內外溫差,但不可避免地招致混凝土體內溫度很高,從受約束而導致貫穿裂縫的角度看,是一個潛在惡化裂縫的條件。因為體內熱量遲早是要散發(fā)掉的。另外人工控制混凝土溫度還需注意的問題是防止過速冷卻和超冷,過速冷卻不僅會使混凝土溫度梯度過大,而且早期的過速超冷會影響水泥——膠體體系的水化程度和早期強度,更易產(chǎn)生早期熱裂縫。超冷會使混凝土溫差過大,引起溫差裂縫澆筑時間盡量安排在夜間,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溫度。白天施工時要求在沙、石堆場搭設簡易遮陽裝置,或用濕麻袋覆蓋,必要時向骨料噴冷水?;炷帘盟蜁r,可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蓋草袋并噴冷水。做好表面隔熱保護,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裂縫,主要是由內外溫差過大引起的?;炷翝沧⒑螅捎趦炔枯^表面散熱快,會形成內外溫差,表面收縮受內部約束產(chǎn)生拉應力,但是這種拉應力通常很小,不至于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而產(chǎn)生裂縫。但是如果此時受到冷空氣的襲擊,或者過分通風散熱,使表面溫度降溫過大就很容易導致裂縫的產(chǎn)生,所以在混凝土在拆模后,特別是低溫季節(jié),在拆模后立即采取表面保護。防止表面降溫過大 ,引起裂縫。另外,當日平均氣溫在2~3d內連續(xù)下降不小于6~8℃時,28d齡期內混凝土表面必須進行表面保護。
5、 養(yǎng)護控制措施
混凝土澆注完畢后,應及時灑水養(yǎng)護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經(jīng)常濕潤,這樣既減少外界高溫倒罐,又防止干縮裂縫的發(fā)生,促進混凝土強度的穩(wěn)定增長。一般在澆注完畢后12~18h內立即開始養(yǎng)護,連續(xù)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28d或設計齡期。
若是在高溫季節(jié)施工,則要在初期采用通制冷水來降低混凝土最高溫度峰值,但注意,通水時間不能過長,因為時間過長會造成降溫幅度過大而引起較大的溫度應力。為了削減內外溫差,還應在夏末秋初進行中期通水冷卻,中期通水一般采用河水,通水兩個月左右。后期通水是使混凝土柱狀塊達到接縫灌漿的必要措施,一般采用通河水和通制冷水相結合的方案。
六、 結術語
大體積商品混凝土的開裂是目前學者和工程界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大體積混凝土的材料型裂縫主要是由溫度應力和混凝土的收縮引起的,以上對混凝土的施工溫度與裂縫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初步探討 ,雖然現(xiàn)在對于混凝土裂縫的成因和計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論,但對于具體的預防和改善措施意見還是比較統(tǒng)一,同時在實踐中的應用效果也是比較好的,具體施工中要靠我們多觀察、多比較,出現(xiàn)問題后多分析、多總結,結合多種預防處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縫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