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鞍山產(chǎn)AT-10型通井機,滾筒在掛上高擋位(Ⅲ擋或Ⅳ擋)正轉時,突然加大油門或高速運轉中突然減小油門時都會發(fā)出“咔啦、咔啦”的響聲(但以Ⅰ、Ⅱ擋正轉及各擋位反轉時卻不響),情況類似于停機掛擋、離合器分離不徹底時發(fā)出的打齒聲。檢查時發(fā)現(xiàn),聲音來自滾筒變速器處,而且是高速正轉時發(fā)響;用手觸摸變速器正反轉搖臂(在正轉位置)時感到有跳動感,而且跳動的頻率和響聲的頻率相吻合;將變速器搖臂扳到反轉位置后,不論油門怎樣變化都無異響發(fā)生。經(jīng)分析,初步斷定為正轉接合套接合不到位所致。在低擋位時,由于轉速低,接合套和齒輪不產(chǎn)生滑脫而能正常傳動,因而無異響;而在高擋位工作時,油門不斷變化,產(chǎn)生較大沖擊力,再加上齒輪軸向間隙的影響,當接合套與齒輪的嚙合量過小時,接合套就可能脫離齒輪,但由于撥叉軸上鎖定銷的作用,接合套又不能完全脫離齒輪,所以滑過一個齒就“咔啦”響一下。拆檢后發(fā)現(xiàn),在接合套和齒輪完全嚙合到位的情況下,此時若按下?lián)懿孑S鎖定銷,則接合套會退出,其退出量為與齒輪嚙合量的大部分,這說明結合套實際上沒有接合到位,而且換上新?lián)懿婧筮€是不行;最后,我們只好用電焊將原撥叉軸的定位孔焊死,并將撥叉在軸上向正轉方向移動了約10mm,然后重新定位鉆孔。裝復后異響排除,工作恢復正常。事后分析斷定,產(chǎn)生上述故障的根本原因是,上一次維修時更換了不合格的撥叉軸。
一臺青海產(chǎn)XT-12B型通井機,用Ⅲ擋提升井下四五百米長的套管(即大負荷運轉)時,滾筒變速器處發(fā)出“咔啦、咔啦”的響聲,而且整個通井機抖動,并發(fā)出類似齒輪打齒的響聲,其他擋位時情況正常。在對滾筒變速器解體檢查時,發(fā)現(xiàn)Ⅲ擋齒輪與接合套的齒端已變色發(fā)蘭,齒端磨損得光而亮,說明曾產(chǎn)生過高溫。因此斷定是Ⅲ擋結合套與齒輪嚙合不到位,在過重負荷時脫擋,但由于鎖定銷的作用使接合套和齒輪不能完全分離,因而產(chǎn)生撞擊而發(fā)出“咔啦、咔啦”響聲;同時,由于負荷重,齒輪與接合套的撞擊力大,產(chǎn)生高溫而使齒端變色發(fā)蘭。在接合套到位情況下檢查時發(fā)現(xiàn),撥Ⅲ擋時接合套能與Ⅲ擋齒輪嚙合,但當按下鎖定銷時,接合套端則退出Ⅲ擋齒輪,使Ⅲ擋齒輪不僅露出退刀槽,而且沿齒寬方向退出2mm,整個撥叉桿移動了6mm,由此斷定接合套實際上不到位。根據(jù)以上情況對第二軸和第三軸進行了正確位置的裝配,并對其軸向間隙進行了調整。當時,對Ⅲ擋接合不到位有兩個解決辦法:一是移動鎖定銷的定位孔;一是移動Ⅲ擋變速撥叉軸上的定位孔。結果,我們移動了Ⅲ擋撥叉軸上的定位孔,辦法是:將原孔用電焊焊死,沿軸想Ⅲ擋掛擋撥叉桿的移動方向移動4mm,重新定位鉆孔。用此法修理裝復后,異響消失。事后,對比了Ⅰ、Ⅱ擋撥叉軸和Ⅲ、Ⅳ擋的撥叉軸,發(fā)現(xiàn)Ⅲ擋接合不到位的原因是,誤將Ⅰ、Ⅱ擋撥叉軸當Ⅲ、Ⅳ擋撥叉軸使用了。
通過上述兩次故障的處理告誡我們,今后在使用和維修通井機時,一定要注意撥叉軸的選用,更不能弄錯,否則就會引起異響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