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其次是要以人為本,增強了干部職工的安全意識,提高干部職工抗御安全風險的能力為己任,最終達到構建和諧礦區(qū)的目的。人是社會的主體,也是安全生產工作的主體,安全生產環(huán)境需要由全體干部職工來共同構建,安全文化建設的程度,與安全生產各項方針政策的順利實施、構建和諧平安礦區(qū)的環(huán)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為此,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提高職工安全文化素質作為加強安全文化建設的著眼點和落腳點。2009年以來,火鋪礦把提高職工綜合素質,當作走科學發(fā)展道路、實現(xiàn)“安全、優(yōu)質、高效” 礦井生產的重要途徑和基礎保證,多措并舉全面開展職工教育培訓工作。該礦針對占職工總數(shù)2/3生產單位從業(yè)人員大都是是農民輪換工,或從農民輪換工轉為合同制的工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采掘機械化的發(fā)展,同時也影響了“安全第一、質量第二、產量第三”安全工作方針的執(zhí)行,為此,火鋪礦將提高職工綜合素質,作為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上水平、職工群眾得實惠”目標的基礎保證,納入全礦管理工作的重要議程,制定了職工教育培訓考核辦法、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進一步規(guī)范了職工教育培訓管理工作,將培訓工作從每季檢查一次的思想政治工作分離出來,實行每月單獨檢查考核,把區(qū)隊兩級管理的工資與職工教育培訓工作掛鉤。并從年初開始,在完成全年安全培訓計劃的同時,開設了由總工程師負責的每周一期的主體專業(yè)工程技術人員培訓班;由機電副礦長負責的每月一期井下電鉗工實訓班,以及由礦安全技術培訓中心負責的每月一期的“三違”人員和工傷職工思想轉化教育培訓班以及職工文化補習班。還組織“三違”人員井口作安全宣講、到醫(yī)院陪護工傷接受安全警示振動教育。同時規(guī)定區(qū)科各單位,在搞好職工班前安全教育的情況下,每月開展3天以上包括文化補習在內提高職工素質脫產教育培訓班。并將手指口述安全管理法手冊發(fā)到在崗職工、“三違”和工傷人員及班隊長以上管理人員自學,營造了班班有學習、天天有培訓、月月有考試,職工廣泛參與的濃厚學習氛圍。提高了干部職工對各種安全理念的認識程度,使之牢固樹立“關注安全、關愛生命”思想觀念,為安全生產工作構建良好的群眾基礎。
???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還需要廣大職工家屬的共同參與,安全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它涉及到安全宣傳、教育、管理、法制、經濟等方面,涉及各級各部門,涉及到千家萬戶和每一個盤江成員,需要全公司和盤縣地區(qū)共同參與?;痄伒V成立有以礦長書記為組長相關領導參加的頂板管理領導小組、“一通三防”領導小組、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建立了安全質量管理監(jiān)督檢查和急救機制,加強了現(xiàn)場的監(jiān)督管理和瓦斯的檢測監(jiān)控以及抽排放工作,加大了治水、頂板管理和機電運輸管理工作,實行一區(qū)一面,提高機械化采掘水平,減少用工,提高效率。在一二水平架設了四條架近4000米空人車,減輕了職工的勞動強度。區(qū)隊班認真執(zhí)行“手指口述”安全管理法,不斷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提高安全認知度及執(zhí)行力。在采掘班隊實行安全風險抵押金制度,全年2000余名一線職工,除部分工傷和“三違”職工外,95%的每月都獲得了2~2.5倍的安全獎,成為安全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安全文化在安全生產中整體效應得到發(fā)揮,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礦區(qū)提供堅強的安全文化保證。
???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中,有形的安全文化載體也重要,火鋪礦自編20萬字的《火鋪礦安全文化手冊》是火鋪礦干部職工學習安全知識,規(guī)范行為的工具書,尤其書中由職工自己提出的安全警句,潛移墨化地影響著職工的行為?!鞍踩B著你我他,安全幸福千萬家;違章作業(yè)就是自殺,違章指揮就是殺人;不顧安全只圖快,人身設備遭危害”等幾百條安全理念、警句格言和親情寄語從地面延伸到井下。每月的安全通報、安全宣講、安全宣傳專欄等安全文化載體,時時影響和提醒職工安全,成為安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塑造安全文化氛圍的目的在于調動每一名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處處洋溢著的濃厚安全質量文化氛圍,將企業(yè)的安全理念和管理內容溶入到職工的潛意識里,將被動的安全工作轉化為主動的安全作為。該礦還利用職工群眾喜聞樂見的“三違”人員現(xiàn)身說法、事故案例宣講、安全文藝演出等活動,大張旗鼓宣傳黨的安全生產法規(guī),使干部職工樹立起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的思想認識,推動安全文化建設的不斷進步,從而進一步發(fā)揮起安全文化在安全生產和構建和諧礦區(qū)中的重要作用,全年“三違”人員同比下降50%多。
??? 總之,無論是制度、理念、載體都透露著安全文化的氣息,用文化引導、影響職工安全行為的養(yǎng)成,不能只掛在嘴邊,而且必須落實到具體的實踐中,努力做到“以人為本、關注安全、關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