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災害與減災文化
“災害”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把涉及自然因素的災害,例如:地震、洪水、滑坡、冰雹、低寒、地裂、塌陷、高溫、雷電、泥石流、干旱、風災等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環(huán)境自然災害、宇宙災害等稱為自然災害,其中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全部自然災害經濟損失的80%。把受人為影響但并非故意造成的技術災害和環(huán)境災害,稱為人為災害。廣義的災害指凡危害人類生命、財產和生存條件的各類事件,即包括自然的和人為的災害總和。減災文化的狹義含義是人類與自然變異為主因并表現為自然災害作斗爭。保障人類發(fā)展和進步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即減災防災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總和。
2.災害嚴重威脅著生命與財產
建國50余年來,因災死亡人數總的趨勢雖然有所下降,但已奪去了近60萬人的生命。由于建設規(guī)模的擴大,經濟總量的增加,自然災害的直接經濟損失仍呈上升趨勢。按照1990年價格計算,20世紀50年代平均每年直接經濟損失為476億元,60年代為564億元,70年代為635億元,80年代為760億元,90年代前半期已上升到1000余億元。建國以來由于自然災害直接或間接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每年因災死亡數千到數萬人。據民政部1993年6月的統(tǒng)計,我國農田年平均受災面積為4000~4700萬公頃,損失糧食200多億千克,倒塌房屋300多萬間,受災人口2億多,其中需要轉移安置的有300多萬。我國自然災害的經濟損失見表7—1。1949~1994年間,每年各類自然災害的總經濟損失統(tǒng)計數據如圖7—1所示。
3.企業(yè)安全文化與減災文化
現代企業(yè)經常遭受著人為災害和自然災害的威脅,每年總有洪水淹沒工廠,泥石流沖毀企業(yè),臺風卷走了廠房,酷熱和嚴寒奪去無數人的生命,礦井瓦斯爆炸使數千礦工喪生,雷電引起火災,風暴及氣象災害造成飛行事故和人畜傷亡,地震、塌陷時有發(fā)生。同時,勞動生產中的傷亡事故、交通事故、高空墜落、觸電傷亡、機械傷害、化工毒害、爆炸事故、職業(yè)衛(wèi)生危害等等,影響企業(yè)正常生產、生活。這些都是企業(yè)安全文化和減災文化所涉及的內容。人們必須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主導思想。確立超前預防的憂患意識,這既是安全生產的方針,也是減輕自然災害的方針。倡導“預防為主,減災防災”,要使全體職工具有綜合減災思想和災害應急本領,要學會保護自己,學會自救互救、逃生的技能。企業(yè)安全文化與減災文化的共同點是災害可以預防、減輕,可以推延或制止,但要依*安全文化素質高的人和現代安全減災科學技術。在減災與意外事故中,把增強人的風險意識及憂患意識和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質放在首位是推動企業(yè)安全文化和減災文化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