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安全承諾
企業(yè)的安全承諾需要在內部及外部進行全面、及時、有效的傳播,涉及不同的傳播方式,選擇適當的傳播頻度,達到良好的認知效果。從這些要求中,不難看出,評價“安全承諾”傳播,要從傳播范圍、傳播方式、傳播頻度和傳播效果四個方面進行。
傳播范圍分為內部和外部,這里說的內部,是指“企業(yè)大墻內”,包括企業(yè)內部所有員工,也包括在企業(yè)內從事各種生產經營活動的承包商和其員工。外部范圍視企業(yè)的具體情況有所不同,但至少要包括員工家屬、生產經營鏈上下游的供應商、協(xié)作商等、客戶群體和所在社區(qū)公眾等。
傳播頻度,是指時間安排與空間分布。在首次傳播后,把握適當的時間間隔,采取不同方式重復傳播,直到受眾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所有傳播方式與傳播媒體,在空間上應分配合理,使受眾方便、快捷的易獲取相關信息。選擇合理的傳播載體,使其更符合受眾的信息接收習慣與媒體偏好,從而獲得更加滿意的效果。
在安全文化的建設中,傳播方式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元素,往往直接影響傳播效果。比如,對教育程度較低、年輕好動的員工,采用開會聽報告的方式,可能不如組織某種互動式活動效果好,與其讀書、看報,也許不如讀一本“成人卡通”,聽一次講座,不如看一段動慢。內容固然重要,但形式往往決定效果。
員工認同度最終決定安全承諾的價值
企業(yè)安全承諾的價值體現為:“能否得到全體員工特別是基層員工的深刻理解和廣泛接受,企業(yè)領導能否做到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全體員工能否切實把承諾內容應用于安全管理和安全生產的實踐當中?!?/p>
經過各種方式的傳播,員工對全承諾”的內容,可能已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有較高的“知曉率”。但“知曉率”高,并不代表“共鳴程度”也同樣高。員工熟知“安全承諾”的相關內容,并不意味著對其內涵就有深刻理解和充分認可,也不代表對其內涵廣泛接受和真心擁護。而這些,又對員工是否愿意實踐“安全承諾”起決定性作用。
企業(yè)領導層,特別是核心決策層必須身體力行地兌現與實踐“安全承諾”,做出表率和示范。評價領導的行為時,要從特定的組織領導行為和非領導行為兩方面進行。前者,是一種“角色性”行為,后者,是領導回歸普通人的“非角色”行為,兩者都十分重要。在企業(yè)管理中,有一個很通俗的比喻,“老板,就是企業(yè)文化和企業(yè)管理的天花板”。
說到底“安全承諾”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安全承諾的內容完全融化進企業(yè)組織與全體組織成員的安全實踐中,體現于所有組織和組織成員的行為模式與行為習慣中,才是根本目的,從而引導、促進一種先進安全文化的形成??傮w而言,安全承諾的內容是一套理念、目標或準則,而承諾的方法、文字的表述以及誰來承諾等則是發(fā)揮其作用的關鍵因素。
承諾什么、如何承諾、承諾認同和承諾兌現,是企業(yè)管理人員必須考慮的問題,說了就要做到,做不到不如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