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道工程風險管理體制的建立
建立隧道工程風險管理體制是對隧道工程項目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的主動控制和管理,其目標是實現投資、工期、質量和安全控制。隧道工程風險管理是決定隧道工程項目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因素,是提高對造價、工期控制精度和質量控制水平的主動措施,也是建設市場運行機制發(fā)揮作用的重要保證。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隧道工程風險程度愈來愈大,隧道工程風險管理作為工程項目管理的關鍵因素而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
從目前我國隧道工程風險管理體制來看,主要不足之處在于:
?。?)隧道工程風險管理職能部門不是很完善。
(2)隧道工程風險管理中介機構發(fā)展緩慢,缺少隧道工程風險管理中介咨詢公司。
?。?)隧道工程風險擔保制度不是很完善,保險品種單一
?。?)隧道工程施工中,安全意識比較淡薄。
依據我國風險管理的不足之處,并參考國外風險管理的成功經驗,筆者進一步認為,在建立我國隧道工程風險管理體制時,應著重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在系統地研究國外比較先進的工程風險管理理論和技術的基礎上,依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隧道工程風險管理體系。
(2)實現學科的交叉、合作與交流,培養(yǎng)一批既懂得隧道工程技術又懂得管理、金融、法律以及保險知識的復合型隧道工程管理人才。
?。?)引導目前還不成熟的中小型隧道工程風險管理咨詢公司和中介經紀公司的完善化、規(guī)?;?。
(4)改變保險公司在隧道工程風險管理中“險種”的單一化的局面,鼓勵和扶持保險公司開發(fā)既適合我國國情,又符合國際慣例的隧道工程保險險種,開拓潛力巨大的隧道工程保險市場。
?。?)加強政府在地下工程風險管理中的機制,其主要內容包括:
1)加強工程風險管理是政府進行社會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要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建立風險的全過程監(jiān)控機制;要把安全意識、安全措施和新的機制盡快落實到實際工作中,進一步加強安全工作;
2)政府管理不僅要重視危機爆發(fā)后的應對和恢復建設,更要重視加強對風險前期的預防和管理;實現風險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根據反饋信息對決策不斷進行調整;
3)要嚴格執(zhí)行現行審查制度,不斷探索新方法和新機制,切實加強技術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