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形式,注重“效果”
安全生產檢查的目的是為了及時發(fā)現并消除事故隱患,從而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因此,檢查工作的全過程都要圍繞著這個目標認真準備、認真檢查,做好評價,落實整改措施;盡可能避免“人馬未動《通知》先行”的做法,以防止被檢查單位來一個“上下齊動員,糊弄檢查團”,從而失去檢查的意義。
從實際出發(fā),多搞專項檢查
安全檢查的種類有多種,要從實際出發(fā),以專項檢查為重點。實踐證明,根據生產經營單位的實際情況,集中一段時間,針對諸如機電設備,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生產、儲存、運輸等開展深入細致的專項檢查,對及時發(fā)現和整改事故隱患具有重要意義。
少些“外行”,多些“專家”
檢查人員組成應堅持“少而精”的原則,實行“領導、專業(yè)人員、陪同人員三結合”。主管領導參加,有利于組織指揮,有利于協調各方面的關系,能引起被檢單位的重視;專業(yè)人員能擊中要害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
既要聽匯報,更要查現場
事故隱患多存在于生產現場,因此在檢查的過程中,既要聽被檢單位的匯報,查閱有關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生產現場,到工人中去,根據檢查計劃和檢查標準,按生產工藝的全過程進行逐項檢查,并做好記錄。
既憑經驗,更靠“科學”
在實踐工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可靠的,但惟有采用科學的方法,才能推動安全檢查由人治向法治,由事后處理向事前預防轉變。在諸多的科學方法中,《安全檢查表》是最常見、最簡便易行的?!栋踩珯z查表》是依據系統工程學原理編制而成。采用《安全檢查表》檢查能使檢查的目標明確、操作有據、評價準確、措施有效,而且能避免疏漏和走“過場”,從而能及時發(fā)現事故隱患。
查后有評價,整改有措施
檢查后,對檢查的情況要進行匯總、分析、評價。對于短期內不能整改的責任單位要編制整改規(guī)劃,逐步整改。整改責任要落實,資金要到位,時間要限定,考核要兌現。整改后還要進行總結、驗收和復查,不能一勞永逸。這樣才能保證措施落實,整改有效,防止同類隱患重復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