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鐵路工作的永恒主題,既是各級干部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的老話題,也是讓公司上下提心吊膽最放心不下的新課題。
多年來,公司在抓安全上下得精力和氣力不可謂不大,但從今年以來發(fā)生的幾件事故來看,距“基本穩(wěn)定、有序可控”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分析各類事故發(fā)生的背后,盡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原因還在于:安全第一的理念并沒有深人人心,遵章守紀還沒有形成群體的自覺行為,有效的常態(tài)防控機制遠沒有到位。從文化視角看,就是安全文化的缺失。
關于安全文化缺失,在一次事故分析會上,一位領導講了這樣一個事例。領導到基層檢查安全,在幾根枕木上用手拿出好幾棵顆道釘。他深有感觸地指出了癥結所在:就是我們的企業(yè)還沒有形成足以支撐運輸安全生產的安全文化;在企業(yè)困難時期,我們原有的企業(yè)精神丟失了、淡薄了,在安全上缺乏共同價值觀。
實踐證明,只要群體認同,真抓實干,安全文化建設是行之有效的,前提是對安全文化內涵有個準確把握,對安全文化的定位有個系統(tǒng)的認識。
“安全文化”的提出并非心血來潮,而是以血的代價換來的。1986年國際核安全咨詢組織(INSAG)針對美國的三哩島核事故及前蘇聯(lián)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教訓,提出“安全文化”一詞,意在提倡從文化的層面上研究安全規(guī)律,加強安全管理,營造濃厚的安全氛圍,強化人們的安全價值觀,達到預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災害,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諧、協(xié)調的環(huán)境和匹配運行的安全體系。
但就目前現(xiàn)狀看,人們一說到抓安全,不外乎是標語宣傳口號飛滿墻,會議貫徹會議成慣性,文件落實文件成常態(tài),突擊活動代替日常管理一陣風,如此導致安全宣傳教育形式主義,貫徹上級精神形式主義,安全管理形式主義。這顯然是對安全文化的誤讀,也是安全工作落而不實的重要原因。
強化安全教育,形成濃厚的安全氛圍,只是“安全文化”建設的表層內容之一,并不是全部內容。安全文化作為鐵路安全工程的新視角,也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也有精神、制度、行為、物質四個層面,哪一個層面的內容都不可少。必須點面推進,系統(tǒng)把握,重在內化,貴在固化,力在外化。
重在內化:把安全理念深植到員工心中
就是把安全融入在公司改革發(fā)展全過程,放在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嚴于一切的位置,通過宣貫《安全生產法》,大力營造“人人講安全,人人為安全,人人保安全”的氛圍。否則,安全不好,職工人身安全沒有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難以得到體現(xiàn),公司改革發(fā)展就會失去前提條件和基礎。要求我們各級干部必須帶著感情抓安全,帶著責任抓安全,扭住安全不動搖,正確處理好安全與效益、安全與任務、安全與家庭、安全與法律的關系,從根本上解決“要錢不要命”的問題,“關注安全、善待生命”,使廣大職工在思想深處牢固樹立“違章就是違法,違章就是犯罪,違章就是殺人”的觀念,從而形成正確的群體認同的安全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