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落地扣件式鋼管外腳手架,其具有構造簡單、傳力合理、安全可靠、造價適宜的特點,在多層建筑中比較常見。若采用懸挑式搭設,由于腳手架是通過三角形鋼架將荷載傳遞到結構主體上,因此構造較復雜且安全系數不如落地式腳手架。在落地扣件式鋼管外腳手架這種架體型式中,常見為雙排架,其連墻件的設置帶有普遍性,因此本文就此特定條件下的腳手架連墻件設置進行闡述。
二、連墻件設置技術要求:
(一) 連墻件的作用:
雙排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可以看成是由縱、橫向水平桿與立桿組成的特殊的多層、多跨
框架鋼結構:
1.腳手架連接桿件的扣件節(jié)點,在荷載作用下具有相當的抗轉動能力(即剛性),但由于扣件本身質量和擰緊程度均影響節(jié)點的抗轉動能力,因此此框架為半剛性節(jié)點框架(半剛架);腳手架的橫向寬度比其縱向長度、豎向高度要小得多,因此對一面墻的腳手架又可視為一塊“格構式”平板,由于它在垂直于建筑物表面方向的剛度較差,遠小于其縱向,因而腳手架必須依靠與建筑物的可靠連接(即設置連墻件)才具有承受其自重、施工荷載和風荷的能力。
2.連墻件為腳手架與結構主體之間的撐拉桿和限制腳手架縱向自由變形長度的約束連桿,并作為承受水平力作用的支座。
① 將腳手架與建筑工程結構聯結起來,確保腳手架整體穩(wěn)定和使用安全。
② 約束腳手架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的變形,減少立桿計算長度,增強腳手架橫向剛度,提高其向內或向外的抗傾覆能力和承載穩(wěn)定性。
③ 抵抗風荷載及其他水平荷載作用并傳給工程結構。
④ 抵抗因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的內力,使內力重新分布,以降低架體內部的集中應力,
避免架體出現局部破壞。
⑤ 加強腳手架整體、或局部、或薄弱方向的剛度。
(二) 連墻件型式:
考慮到連墻件的經濟實用性,連墻件的設置適宜采用的型式就是要求其構造簡單、取
材方便、易于安裝和拆除,并有很好的承載能力。根據連墻件不同的傳力性能及構造方式,可將連墻件分為剛性與柔性兩種:
1.剛性連墻件:由連墻桿、扣件與預埋件組成。其邊墻桿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壓力,因具有較大的剛度,故在荷載作用下變形很小。實際使用中,預埋點的預埋鐵件常使用30cm~40cm的短鋼管同梁筋焊接,連墻桿采用鋼管,用扣件將預埋件和雙排架內外立桿固定。
2.柔性連墻件:由拉筋(φ4mm鍍鋅鋼絲或φ6mm鋼筋)、頂撐、扣件等構件組成,其拉筋只能承受拉力,壓力由頂撐傳遞。該連墻件剛度較差,故其應用受到限制,一般只能用在高度不大于24m的腳手架上,且不能單獨使用,必須同剛性連墻件隔點組合設置。
(三) 連墻件結構配件的使用要求:
1. 連墻桿
① 宜采用適長的桿件,可按架體搭設的需要來調節(jié)連墻桿兩端固定結點的位置,以適
應腳手架與墻體之間的距離和確保腳手架的垂直度。
②其桿件要求至少有一端可自由伸縮。宜采用扣件固定,以便于調整架體;也可將連墻件一端同預埋件焊接,另一端用扣件同內立桿固定,還須滿足不偏離主節(jié)點30cm這一標準,可同時固定內外立桿,其作用更好。
③連墻桿所采用的鋼管,其外徑、壁厚的尺寸等截面特性以及材質特性、力學特性應該與腳手架立桿相同,同時要求其沒有大的質量缺陷(如凹陷、彎曲、空洞等),也不宜用銹蝕嚴重的鋼管。因為不同外徑和嚴重銹蝕鋼管,均不能用扣件將其很好地組合成一個整體(扣件不能同鋼管緊密咬合),而鋼管缺陷又會降低連墻桿自身承載能力,從而降低腳手架的整體承載。
2. 扣件
扣件的抗滑力是由扣件同鋼管之間緊密咬合產生的純摩擦力決定,這種摩擦力同擰緊
扣件所用的扭力矩密切相關。通常扭力矩是在一定范圍內(40~65N.m,這取決于扣件的抗裂度)因些桿件兩端必須伸出扣件一定的長度,以防止連墻桿件可能出現的滑移;必要時還應該根據抗滑要求增設非連接用途的防滑扣件。
3. 預埋件
因為水平風荷載最終是通過預埋件而傳遞到主體結構的(通常為結構梁)因此要求短
鋼管外周必須平直和無嚴重銹蝕、缺陷。
(四) 連墻件的設置和構造要求
1. 連墻件的設置要求
① 多層建筑H≤30m時,連墻件按25m2~35m2(垂直于豎直架面方向的迎風面積)設
置一點;連墻件設置的最大間距如表1:
連墻件設置的最大間距 表1
架高H(m) | 每點覆蓋面積(m2/點) | 連墻件豎向間距h1(m) | 連墻件水平間距1(m) |
H≤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