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落水管;
(2) 雨天嚴禁油氈屋面施工,油氈、保溫材料不準淋雨;
(3) 雨期屋面工程宜采用“濕鋪法”施工工藝。“濕鋪法”就是在“潮濕”的基層上
鋪貼卷材,先噴刷1~2道冷底子油,噴刷工作宜在水泥砂漿凝結初期進行操作,以防基層浸水。如基層浸水,應在基層表面干燥后方可鋪貼油氈。如基層潮濕且干燥有困難時,可采用排汽屋面。
6.抹灰工程:
(1)雨天不準進行室外抹灰,至少應能預計1~2天的天氣變化情況。對已經(jīng)施工的墻面,應注意防止雨水污染;
(2)室內(nèi)抹灰盡量在做完屋面后進行,至少做完屋面找平層,并鋪一層油氈;
(3)雨天不宜作罩面油漆。
7.腳手架:
腳手架是工人進行施工操作的重要場所,它是安全與穩(wěn)固性直接影響到工人的生命與建筑物的質量安全。在雨期施工中,任何麻痹大意和疏忽都可能導致比平時嚴重得多的事故發(fā)生。因此如遇雨期施工,腳手架應采?。?BR />
(1)加固腳手架基礎。很多腳手架是直接立于土石基礎之上,雨期如遇大雨浸泡就會沉陷,導致腳手架的支撐懸空或腳手架的傾覆。為防止此類事故發(fā)生,可在腳手架底部加墊一鋼板或以條石為基礎。
(2)適當添加與建筑物的接連桿件。這樣可增強腳手架的整體性與抗傾覆的能力,增加穩(wěn)固性。
(3)腳手架上的馬道等要供人通行的地方應做好防跌落措施,如及時更換表面過于光滑的踏板、在通道兩邊加裝防護網(wǎng)……等等。
(4)檢查腳手架連接處的連接件,如發(fā)現(xiàn)松動或移位要及時加固和恢復。
(5)雨期不宜在腳手架上進行過多施工,工作面不能輔得過大,要控制腳手架上的人員、構件及其他建筑材料的數(shù)量,在腳手架上的動作不宜過于激烈。
(6)金屬腳手架要做好防漏電措施。腳手架與現(xiàn)場施工電纜(線)的交接處應用良好的絕緣介質隔離,并配以必要的漏電保護裝置:或者重新布置現(xiàn)場施工電纜(線),避免與金屬腳手架的交接。
8.施工機械的防雨防雷及施工現(xiàn)場的用電:
(1)所有機械棚要搭設牢固,防止倒塌漏雨。機電設備采取防雨、防淹措施,安裝接地安全裝置。機動電閘箱的漏電保護裝置要可靠:
(2)雨期為防止雷電襲擊造成事故,在施工現(xiàn)場高出建筑物的塔吊、人貨電梯、鋼腳手架……等必須裝設防雷裝置。施工現(xiàn)場的防雷裝置一般是由避雷針、接地線和接地體三部分組成。
a)避雷針裝在高出建筑物的塔吊、人貨電梯、鋼腳手架的最高頂端上。
b)接地線可用截面積不小于16mm2的鋁導線,或用截面積不小于12mm2的銅導線,也可用直徑不小于8mm的圓鋼。
c)接地體有棒形和帶形兩種。棒形接地體一般采用長度1.5m、壁厚不小于2.5mm的鋼管或5×50mm的角鋼。將其一端打光并垂直打入地下,其頂端離地面不小于50cm。帶形接地體可采用截面積不小于50mm2,長度不小于3m的扁鋼,平臥于地下500mm處。
d)防雷裝置的避雷針、接地線和接地體必須焊接(最好為雙面焊),焊縫長度應為圓鋼直徑的6倍或扁鋼厚度的2倍以上,電阻不宜超過10Ω。
(3)施工機械的排/通氣孔要用塑料布或其他防雨材料封住,以免雨水對施工機械造成內(nèi)部損壞。
(4) 坑、溝內(nèi)的機械最好移至地面,以防雨過大被淹毀。
(5) 現(xiàn)場施工電纜線要集中搭設,防止雜亂無章,及時更換絕緣外套老化或破損的電纜
線;不必要的電纜線要及時收回。
三、雨期施工安全措施
雨期施工主要應做好防雨、防風、防雷、防電、防汛等工作。
1.基礎工程應開設排水溝、基槽、坑溝等,雨后積水應設置防護欄或警告標志,超過1m的基槽、井坑應設支撐。
2.一切機械設備應設置在地勢較高、防潮避雨的地方,要搭設防雨棚。機械設備的電源線路要絕緣良好,要有完善的保護接零。
3.腳手架要經(jīng)常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處理或更換加固。
4.高層建筑、腳手架和構筑物要按電氣專業(yè)規(guī)定設臨時避雷裝置。
5.腳手架上的馬道要采取防滑措施,下雨后及時清掃,并隨時檢查腳手架,電器設備的安全措施。
6.現(xiàn)場嚴禁使用裸線,并設專人維護管理用電設施,嚴禁私自改線路,嚴控各種規(guī)程制度。
7.凡參加施工人員,一律禁穿拖鞋,硬質等易滑鞋。
(郝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