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測量放線、監(jiān)控
(1)開工前,校核坐標點和永久水準點,正確無誤后,建立地面坐標系和臨時水準點,中心控制點和水準點均應設置固定可靠的栓樁、栓點和明顯標志,并在施工中妥為保護,不得拆毀或碰撞。每次使用前應當校核。
(2)測定隧道中心線、附屬構筑物位置,并標出與管線沖突的地上、地下構筑物位置。施放施工井開挖邊線,堆土堆料界限及臨時用地范圍。
(3)工作豎井完成后,依據(jù)地面坐標系用鋼絲垂線法把地面坐標引測到地下,建立地下坐標系統(tǒng),隧道開挖及模筑中心線用坐標控制。高程用鋼尺引測到地下,建立地下高程系,控制隧道施工高程,從而確保隧道的精確貫通。
(4)測量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使用經檢驗合格的測量儀器。施工中認真做好測量記錄,書寫正規(guī)不得涂改。隨著工程的進展,必須及時做好相應的施工測量和復核工作。
(5) 隧道測量:
??? 隧道施工測量:包括地面控制測量,地下控制測量,施工測量三部分組成。
a、地面控制測量:主要是指利用控制點進行施工放線,準確的將井位定出。并采用附合水準線路將高程引至井口,進行復核和拴樁控制,然后由監(jiān)理進行復核驗線。
b、地下控制測量:地下控制測量是指將里程和高程控制點通過豎井傳遞到豎井底后,向掏挖面方向施測支導線,以便向前較為準確的傳遞里程和高程。
c、施工測量:開門及進洞10m范圍內采用穿線對中、對高,以后每前進2~3m,用經緯儀及水準儀對標高、中線核對一次。
2、施工井采用錨噴混凝土支護
(1)鎖口圈梁施工:
a、根據(jù)豎井施工要求,為保證結構穩(wěn)定,在土方挖至圈梁底標高時,在周圈土立面上打設Φ14錨固筋,掛設φ6.5 15×15㎝鋼筋網片,噴100mm厚C30砼。
b、圈梁鋼筋綁扎前,要提前對主筋及箍筋的形狀尺寸進行校正,綁扎時,先按設計要求畫出箍筋位置,相鄰箍筋開口應相互錯開,并與主筋綁扎牢固,不得移位。
c、梁底預留Φ20連接筋,分內外雙層設置,環(huán)向間距不得大于1.0m,連接筋伸入圈梁的錨固長度不得小于0.8m,打入土中的預留長度不得小于0.5m。
d、模板支設后,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檢查各部尺寸,找方找正找中,并在模板內側面提前涂刷脫模劑,但需干凈、清潔,不得污染鋼筋。模板支設應牢固,且拼縫嚴密,不得漏漿或移位。
e、鋼筋及模板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圈梁砼施工,砼采用現(xiàn)澆砼,標號C30,用振搗捧振搗密實,使用振搗捧時應快入慢出,振搗適宜,切忌過振或漏振,圈梁表面用抹子找平。
f、圍護:待砼初凝后,沿圈梁外邊緣砌筑一道寬360㎜的閉合磚臺,用Mu7.5機磚M7.5水泥漿砌筑,高出原地面50㎜,用于擋土、擋水,在磚臺上用鐵欄桿進行圍護,以確保井下工作人員的安全。
(2)? 豎井施工開挖:采用人工開挖,用鋼結構龍門架架設5t電葫蘆進行土方垂直運輸。豎井開挖采用對側開挖,嚴禁整體施工,并且側墻應隨開挖隨支護以防側墻壁坍塌下沉。挖至粉細砂層時,為防止塌方,先在豎井四周打入注漿導管(導管為DN32*2.25的鋼管),間距30厘米,長2.0米,然后注入改性化學漿液,使豎井四周粉細砂固化,再開挖,每次開挖深度不超過0.8-1.0米。
(3)? 豎井井身施工:
a、豎井結構:
??? 鎖口圈梁下的井身施工采用錨桿+鋼格柵+鋼筋網+連接筋+噴射砼進行支護。
b、錨桿:
??? 每開挖一品鋼格柵的深度,沿坑壁斜向下往工作坑壁內打入ф22鋼筋,鋼筋單長1.5米,間距1米呈梅花形布置。
?? 鋼架間距:
?? 首榀鋼架中心距圈梁底嚴格按照圖紙要求施工,但隧道洞口上皮1.0m范圍應該加設至三榀 ,為保證結構安全,豎井土方及鋼架施工每次只能施工一榀,待錨噴砼初凝后再向下開挖施工。
c、連接筋設置:
?? 鋼架的連接筋須與圈梁預留的連接筋焊成一體,連接筋設置分內外兩層,搭接單面施焊長度不小于0.18m,并與鋼架主筋焊接牢固,焊條采用E4301型,連接筋單根平均長度約為0.9m,采用預留方法,先將多余長度打入土中,以便待下榀鋼架施工進行焊接。
d、網片綁扎:
?? 連接筋施焊完成后,沿鋼架內主筋外緣周圈鋪設鋼筋網片,網片采用單面點焊加工,網片搭接采用綁扎:外側接點全部綁扎,中間接點間隔綁扎,搭接長度不小于100㎜。
e、噴砼:
?? 網構鋼架安裝完成后,要及時自檢,找中、找平,檢查結構厚度與焊接情況,并報請監(jiān)理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C30砼噴射,厚20㎝,噴射要求同于隧道正洞施工,當施工至隧道洞口位置時,沿隧道中線開始預留馬頭門,中線每側預留寬度應不小于隧道結構的外尺寸。
f、豎井底板施工:
??? 豎井底板底板砼應與最低一道豎井鋼架同時施工,提前預留提升及集水坑位置,但要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并要留夠連接筋搭接長度。
施工縫設置橡膠膨脹止水帶。
g、隧道洞口施工:
? 隧道洞口施工之前,在豎井井壁上,沿洞口拱墻外圍打入一排小導管,進行超前注漿,固化洞體拱部土層,并在洞口兩側豎向各增設兩根Φ20連接筋,連接筋應與洞口上部的豎井閉合鋼架連在一起,以保證隧道及豎井的結構穩(wěn)定。
3、隧道開挖及錨噴
(1)施工原則:“管超前、短開挖、嚴注漿、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
(2)工藝流程:打鋼插管-注化學漿液-拱墻開挖-架設網構鋼架、鋼筋網、縱向連接筋-噴射混凝土-底部開挖-架設網構鋼架、鋼筋網、縱向連接筋-底部噴射混凝土-背后注漿-水泥砂漿找平層-防水砂漿面層
(3)超前導管:鋼管直徑為ф32,單長2.25米,鋼管前端制成錐形。正常情況下注漿管環(huán)向間距為30cm,鉆孔外傾5?!?。。并且在掌子面2米深的范圍內鉆呈梅花狀分布孔,間距為30㎝。用煤電鉆鉆孔或引孔器引孔,用風鎬將鋼管貫入土中。布設范圍為整個拱頂或砂層范圍。
?? (4)注漿:漿液采用酸性水玻璃漿液,根據(jù)洞體土體的實際情況,調整漿液的凝膠速度和早期強度,以滿足開挖及支護的需要。注漿漿液在現(xiàn)場配制,水玻璃稀釋到13-15Be,與濃度25%-30%的硫酸按3.5-4:1比例配合,配成PH值4-5的漿液,掌子面注漿按4-5:1比例配制。每次配制漿液量應與注漿速度相適應,要求漿液在規(guī)定時間內用完,不得任意延長停放時間。注漿壓力控制在0.3-0.4Mpa。注漿采用牛角注漿器進行。每根管的注入量為30-40L。注漿工藝流程見附圖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