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措施及要求
3.1 電焊工作時的措施及要求
3.1.1 工作前要檢查電焊機地線、電源線、電焊線絕緣是否完好。
3.1.2 工作前必須穿工作服、絕緣鞋、絕緣手套、護目鏡。
3.1.3 推拉電源閘刀時,要帶絕緣手套,動作要快,站側面以防電弧火花灼燒臉部。
3.1.4 電焊應使用符合要求的面罩。
3.1.5 更換電焊條頭時,嚴禁亂扔焊條頭。
3.1.6 在施工現場,10米以內禁止有易燃易爆物。
3.1.7 作業(yè)結束時,要清理現場,滅絕火種,切斷電源。
3.1.8 高空焊接時,必須掛好安全帶,焊件周圍和下方應采取防火措施,所有的小工具都必須裝在牢固無孔工具袋內。
3.1.9 防止空中落物傷人,妥善放置焊條頭。
3.1.10 高空作業(yè)應有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人在焊接電源開關旁,監(jiān)護人應密切注視焊工動態(tài)。
3.1.11 在潮濕地方焊接時,操作者腳下應墊絕緣物。
3.2 氣焊、氣割工作時的措施及要求
3.2.1 氣焊和氣割工作時必須穿工衣、工鞋,戴手套和護目鏡。
3.2.2 氣瓶在使用前先檢查外部、瓶閥、接管螺絲、減壓閥是否有缺陷,如果發(fā)現漏氣、滑扣、表針不正常,應及時報請維修,切忌隨便處理。
3.2.3 氣瓶和電焊在同一地點使用時,瓶底應墊有絕緣物,以防帶電。
3.2.4冬季使用氣瓶時,瓶閥和減壓器可能有凍的現象,可用熱水和蒸汽解凍,嚴禁用火焰烘烤和鐵器猛擊瓶閥,不能猛擰減壓閥調節(jié)螺絲。
3.2.5 氣割時回火應立即關閉切割氧和預熱閥門,然后關閉乙炔。
3.2.6 割嘴通道應保持清潔、光滑,通道內如果有污物,應用通針清除干凈。
3.2.7 工作表面厚銹、污油要清除干凈,在水泥地面上切割防爆賤傷人。
3.2.8 按工件選擇焊炬,配備氧氣、乙炔氣壓和流量。
3.2.9 使用前必須將皮管內的空氣排除,檢查射吸情況。
3.2.10 檢查乙炔和氧氣接頭是否牢固正常。
3.2.11 在使用過程中如果發(fā)現漏氣,應立即停止工作,消除后方可工作。
3.2.12 焊炬、管線、減壓閥不許沾油脂。
3.2.13 皮管要專用,乙炔用綠色,氧氣用紅色,不準對換使用。
3.2.14 氣焊和氣割工作時,嚴禁乙炔瓶臥倒使用。氧氣、乙炔氣瓶相距應大于5米。
3.2.15 使用的氣瓶、壓力表必須安檢合格。
3.3 氣瓶搬運時的措施及要求
3.3.1 氣瓶在保管、運輸、使用過程中,應避免劇烈振動和碰撞,氣瓶應戴安全帽,搬氣瓶時應用小車輕裝輕卸,不得直接用肩膀和手直接搬運,更不得從高處滑下和滾動。
3.3.2 氣瓶儲存時,都應遠離高溫、明火熔融金屬飛濺物和可燃易爆物質,一般相距10米以上。
六、印刷作業(yè)風險及措施
1 工作內容
1.1 文字錄入、油印、復印。
1.2 曬圖。???
2 風險評價
2.1 觸電。
2.2 氨水中毒。
2.3 火災。
3 措施及要求
3.1 嚴格執(zhí)行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
3.2 開機前要檢查電源線路是否符合要求,并有良好接地,確認無誤方可通電。
3.3 推拉閘刀時要把手擦干或戴絕緣手套。
3.4 禁止打字機電源插頭與電功率較大的電器共同使用一個插座,放置時要避免靜電干擾。
3.5 曬圖機內變壓器、電容、燈管處均有高壓,嚴禁開機時將手伸向機內,以防觸電。
3.6 使用有氨曬圖機,應保持室內通風,防止氨水中毒。
七、 汽車駕駛風險評價及風險削減措施內容
1 工作內容
汽車駕駛
2 風險評價
2.1 道路復雜情況,易發(fā)生交通事故。
2.1.1 通過村莊集鎮(zhèn)
通過冰雪道路
2.2 特殊天氣視線不良,易發(fā)生交通事故。
2.2.1 風塵天氣
2.2.2雨天
2.2.3 霧天
2.3 特殊季節(jié)對人身的危害
2.3.1 冬季凍傷
2.3.2 夏季中暑
3 措施及要求
3.1 通過村莊集鎮(zhèn)
3.1.1 提前減速慢行,注意觀察道路兩旁情況。
3.1.2 鳴喇叭提示行人。
3.1.3 遇有人突然橫穿公路時,應立即采取制動措施,并把方向打向安全的一方,一般應從行人背向繞過。
3.1.4 集市人多特別擁擠時,應有人員在前面開道指揮或暫停車等候。
3.2 通過橋梁涵洞
3.2.1 通過橋梁涵洞前,應減速慢行。
3.2.2 注意觀察交通標志,看橋的最大通過噸位及涵洞的通過高度,考慮自己車輛的裝載量及高度能否崐安全通過。
3.2.3 遇到窄橋,應觀察對面有無來車,做到禮讓三先;遇到拱形橋,由于看不到對面情況,應減速鳴號靠右行駛。
3.2.4 涵洞內一般陰暗潮濕,應注意觀察道路情況和做好防滑措施。
3.3 通過彎道陡坡
3.3.1 通過視距受限制的坡道及彎道時,應減速、鳴號,靠右行駛,并與前后車的距離保持30米以上。
3.3.2 通過狹窄的彎道時,盡量不用緊急制動,以防側滑;通過山區(qū)的彎道時,要盡量靠山體的一側行駛。
3.3.3 上坡前要正確選用檔位,避免途中換擋。上坡時發(fā)現車速不斷下降,發(fā)動機聲音沉悶,應立即換入低一級檔位,以防拖檔熄火。
3.3.4 下坡時應避免使用緊急制動,遇陡而長的坡道,應在坡頂檢查好制動器,使用制動器時間過長制動鼓和輪轂發(fā)燙時,應選擇安全地帶停車冷卻。
3.4 通過泥濘道路
3.4.1 有前驅動裝置的車輛,進入泥濘路前掛好前驅動。
3.4.2 選擇比較平坦或泥濘較淺的路面行駛,有車轍時應循車轍前進。
3.4.3 在積水的泥濘路,由于不能看清水下情況,應盡量避開水坑,以防陷車。
3.4.4 在泥濘的道路上應盡可能地保持直線勻速行駛避免急打方向、急剎車,以防側滑。
3.4.5 需轉彎時應提前減速,緩和地調整所需的轉向角度,減速時應以發(fā)動機牽阻為主,輔以間歇性手制動。
3.5 通過冰雪道路
3.5.1 在冰雪路面起步時,可用半聯動和輕踏油門的方法,或用正常起步檔的高一級檔位,緩抬離合器,適量加油,以減低驅動輪扭力,適應較小的附著力。有條件時可在車輪下墊些沙土、煤渣、柴草等。
3.5.2 行駛中應盡量保持勻速,掌穩(wěn)方向盤,加速時油門應緩踏緩放,轉彎時在不防礙對面車輛的情況下盡可能增大轉彎半徑。
3.5.3 在冰雪道路上減速或停車,應盡可能運用發(fā)動機的牽阻作用,靈活運用手制動,盡量避免腳制動。必須使用腳制動時,要間歇地制動,不可一腳踏死。
3.5.4 在積雪覆蓋的道路上行駛,應根據路旁的樹木、標志、線桿進行判斷,沿路中心或雪較淺的地方行駛,有車轍時應循車轍前進,會車、讓車時,對路邊的情況有把握時才可將車靠邊。
3.6 風塵天氣行車
3.6.1 關嚴駕駛室門窗,防止灰塵刮入而迷眼。
3.6.2 降低車速,嚴密觀察道路情況及行人動態(tài),必要時暫停行駛。
3.6.3 開啟小燈,四角警示燈,必要時開大燈,檢查燈光,雨刮是否良好。
3.6.4 在道路上停車時,應停在上風處,車頭背向風沙,關閉百葉窗。
3.7 雨天行車
3.7.1 保持車輛的燈光信號,雨刮喇叭齊全良好。
3.7.2 嚴格控制車速,嚴禁急打方向、急剎車,盡量避免使用腳制動。
3.7.3 公路上行駛前后車應保持30米以上安全距離,超會車時選擇寬闊安全路段。
3.7.4 久雨天氣注意路基疏松和坍塌,應盡量選擇中間堅實的路面,不易靠邊行駛或停車。
3.8 霧天行車
3.8.1 減低車速,打開霧燈、四角警示燈及示寬燈。
3.8.2 行駛時靠路右側但不易太靠邊,以免與來車或路邊行人相撞。
3.8.3 行駛中多鳴喇叭提醒行人、車輛注意。聽到來車喇叭時,應鳴號回應。
3.8.4 霧重時,使用刮水器或打開玻璃,必要時開示寬燈在路邊暫停。
3.8.5 霧中使用制動器和方向盤的掌握,應按滑路上要領操作。
3.9 冬季行車
3.9.1 嚴寒條件下出車,應吃飽穿暖,以使身上有足夠熱量。
3.9.2 隨車攜帶大衣、棉帽等防寒衣物,以便野外拋錨時使用。
3.9.3 戴手套作業(yè),以防凍傷手指。
3.9.4 野外等待救援時,要經?;顒右幌律眢w,以免凍傷。
3.10 夏季出車
3.10.1 夏季出車前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精力充沛。
3.10.2 隨車攜帶水桶、水壺、毛巾和仁丹、清涼油等防暑降溫物品。
3.10.3 途中一旦出現頭暈、口苦、無力等癥狀,應停車休息。
第二篇應急程序
一、井噴應急程序
1 井噴險情允許情況下,現場人員應做好以下工作
1.1 值班人員應及時收集好各項井噴數據。
1.2 井場收集數據時應戴安全帽,防止高空落物傷人。
1.3 錄井現場資料收集人員應配戴防毒面罩或采取其它防護措施,以防氣體中毒。
1.4 井噴現場嚴禁明火,同時關閉電源,杜絕火源,防止火災。
1.5 小隊長要及時與處應急指揮部取得聯系,匯報井噴情況,聽從安排。
2 險情緊急情況下,現場人員應做好以下工作
2.1 小隊長應清點組織小隊人員并攜帶原始資料及貴重物品,服從現場統一安排,撤離到安全地帶。
2.2 小隊撤離到安全區(qū)后,小隊長應盡快與處應急指揮部聯系,匯報有關情況,以便采取其它措施。
二、觸電應急程序
1、切斷電源開關,用鉗子和木斧子將電源線截斷。
2、假若距開關較遠或斷電源有困難,可用干燥木棍、竹竿等挑開觸電者身上的電線和帶電設備。
3、可用幾層干燥的衣服將手套裹住,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觸電者的衣服。
4、如果觸電者發(fā)生在高壓設備上,為使觸電者脫離電源,應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停電。
5、如果觸電者較輕,神志還清,只是四肢發(fā)麻、全身無力或一度昏迷,都要使之就地安靜休息1-2小時,并作嚴密觀察。
6、如果觸電者較重無知覺、無呼吸,但有心跳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若心臟停止跳動,則應采用人工體外心臟擠壓法。
7、對觸電者嚴禁打強心針。
三、中毒應急程序
1 立即終止接觸毒物,迅速切斷毒源,并設法消除已停留在機體而尚未吸收的毒物。
1.1 氣體中毒的立即將中毒者抬離中毒現場,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脫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接觸部位的皮膚。
1.2 食物中毒時,迅速使用崔吐、洗胃、導瀉清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毒物。
2 清除眼內毒物,用清水徹底清洗。
3 消除外傷毒物
4 使用解毒劑并送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