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滅火設施
1、消火栓系統(tǒng)。隧道長度大于300m的應設置消火栓系統(tǒng),其水源可利用市政給水管網或自然水源。山嶺公路隧道除有條件利用市政給水外,還可考慮設置蓄水池,平時利用水泵將水池灌滿以備滅火時用。消火栓可沿隧道旁布置,其給水管徑不小于100mm,設置間距一般為45—50m,出水量應以40L/s為宜,每個消火栓箱內應設置水帶40—50m,直徑65mm的接口2個,直徑19mm的多功能水槍2支。
2、水噴淋的設置。六盤山等重要或比較復雜的隧道可考慮水噴淋或水噴霧自動滅火系統(tǒng),即以隧道縱斷方向50m為一個保護區(qū)域。為了使發(fā)生在區(qū)域分界上的火災也能及時撲救,應以兩個區(qū)域同時噴水的范圍為一個滅火區(qū)域。滅汽油火災水噴霧噴水量一般為6L/min?;M以上,噴頭間距以4—5m為宜??紤]便于維修噴頭應設置在檢修道一側,設置高度距離車道面3。7m。
3、通風排煙設施。根據隧道的橫向通風、縱向通風、半橫向加縱向通風方式,采取自然通風方式或用機械排風、自然進風排風等方式。通風機應符合防火要求,保證在280℃時能持續(xù)運行30min,因而最好采用離心分機。排煙分機要有兩個以上的獨立電源,或采用自備發(fā)電機作為第二電源。
4、消防車通道。雙孔隧道在兩孔之間設聯絡通道,平時用于維修管理,火災時便于消防車進入撲救,聯絡通道的間距為300m。單孔隧道設計應考慮讓消防車通過風井進入送風道而到達火災現場路面的下部,再經路面設計孔中到達火災現場。
5、事故照明和疏散標志。事故照明應設置帶蓄電池的事故照明應急燈,保證照明30min,緊急照明度不應低于平常照明的1/8。疏散指示標志應用醒目的顏色做成燈箱,或用發(fā)光疏散指示標志牌,火災時指示人們逃生避難方向。疏散標志設在聯絡通道的附近或中間側墻上,高度以距車道面1。5m處為宜。
實踐證明,隧道火災的預防除了從防火設計著手,按規(guī)定設置各種消防設施外,還要堅持經常性地消防安全管理,落實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這樣才能嚴防火災事故的發(fā)生。因此,重要的隧道應建立隧道管理、公安、交通、消防和鄰近的機關單位、農村基層組織參加的消防安全管理機構,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具體問題。由于隧道火災多數是車輛引起,因而要十分重視車輛管理。車輛在隧道內不準超速,客車不得在隧道內上下客或隨意停車,對裝載化學危險爆炸品的車輛應限制進入。凡進入隧道的車輛必須是車況良好,防止在隧道內“拋描”。同時,對隧道及其設施必須經常檢查維修,使電氣設備保持絕緣良好,照明燈應與通過的車輛有一定的距離,路面應保持平坦,防止坑堆,鐵軌必須完整好用。
三、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正確處理好各有關部門之間的關系。隧道消防安全關系到國家交通運輸大動脈能否正常通行的大事,涉及隧道管理、交通運輸、公安消防和當地政府等有關部門。只有從整體利益出發(fā),互相協作,密切配合,正確處理部門業(yè)務與消防管理、隧道安全及當地群眾貼身利益的關系,才能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落實隧道消防安全責任制,最大限度地預防、控制和減少火災事故,保障交通運輸的消防安全。
第二,正確解決好隧道建設與消防設施配套的問題。過去不少隧道在建設時由于各種原因忽視消防設施建設,或消防設施設置不符合要求,造成隧道建筑防火上的先天性不足。因此,隧道建設要把消防設施建設貫穿于項目論證、資金預算、圖紙設計、工程施工、竣工驗收等全過程。對已建成而無消防設施的重要隧道,要籌措資金,逐步改造和完善消防設施。
第三,積極做好滅火救援準備工作。隧道火災的撲救要比其他火災的撲救復雜和困難的多,必須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要有打大仗、打惡仗和連續(xù)作戰(zhàn)的準備。重要的隧道應建立公安或專職消防隊,不具備條件的可由隧道管理部門與鄰近的機關單位和農村群眾組建聯合義務消防隊。要制定滅火作戰(zhàn)方案和搶險救援預案,組織消防隊員到實地熟悉情況、地形、道路、水源及滅火設施,進行實地演練。要組織有關部門和當地群眾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確保滅火救援時所必需的車輛、人員、器材裝備和參戰(zhàn)人員的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