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純針葉林中幼林火災如何撲救?
??????? 針葉中幼林生物載量大,發(fā)生火災時,通?;鹧鎻姸却?,撲救難度大,應針對各時期、各時段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滅火。
??????? 入冬至春初樹木枝葉含水率很低,加上林下植被干枯,如遇到長時間的高火險天氣,山場就是一座干草庫,一旦發(fā)生火災易產(chǎn)生樹冠火、飛火,對流柱火,尤其是午后高溫,常有大風和旋風發(fā)生,大面積森林瞬間就被火焰吞沒,這種不穩(wěn)定的林火燃燒時,撲火人員直接進攻極易造成人員傷亡事故。采取辦法:一是避開午后高強度大火,選擇早晚或夜間少風低溫有利時機撲滅;二是烈火受到小路、溪流、山脊等自然屏障阻攔時,火焰會小下來,抓住時機突擊打;三是選擇合適地段和時機在火頭到來之前開好阻隔帶,并在內(nèi)側(cè)及時點燃迎面火,也可利用自然屏障點燒迎面火,點火時應從高處往低處逐步點燃,點燃速度以火線看守人員在燒完火線后能夠安全撤出為準。
??????? 春末至秋季林木青草生長旺盛,枝葉含水率高,林內(nèi)濕度較大,林火燃燒速度相對慢,火焰時高時低,一般情況不會產(chǎn)生大面積樹冠火和飛火,撲火人員可直接靠近火線撲打,雖然天氣炎熱,撲火時有灼熱感,只要撲火員防護裝備好,不會造成嚴重威脅,撲火人員應抓住時機,避強打弱,靈活作戰(zhàn),最終撲火。
??????? 15、成熟針葉林火災如何撲救?
??????? 成熟針葉林發(fā)生林火時,由于樹木高大,林下植被較少,一般不易產(chǎn)生樹冠火。但杉木林和松木林有所區(qū)別。
??????? 杉木成熟林下植被稀疏,林內(nèi)因陰涼地表濕度大,發(fā)生火災時火勢相對小,撲火人員可采取分包圍的辦法,直接靠近火線打,風力滅火機可充分發(fā)揮作用。
??????? 松木純林由于樹冠技葉稀疏,林下植被較多,林內(nèi)也比較干燥,在干旱的冬春季發(fā)生火災,火勢較大,撲救有一定的難度,但松木林一般都有采脂道,火在燒到林道時火勢都會變小,應采取避強打弱,積極撲打,應用兩翼合圍戰(zhàn)術(shù)最終將火頭撲滅。在火勢猛烈情況下,應及時派主力撲火隊到火頭前進方向選擇有利地形開設(shè)阻火帶,采取迎面點燒,以火攻火。
??????? 在松木林撲火絕不能大意,風大時也會形成急進地表火或樹冠火,要認真對待。
??????? 16、間伐山場火災如何撲救?
??????? 撲打剛間伐過山場林火時,火焰雖然不高,但熱能強度大,地表燃燒充分,打這種火2號工具和風力滅火機不好使,最有效的辦法是沿著火線邊緣外側(cè)撿掉采伐干枝等剩余物,清理出一條80-100cm寬的無[FS:PAGE]引燃的阻隔帶,火焰就可自己熄滅,實踐證明,這種撲火方法很有效。
??????? 17、竹林火災如何撲救?
??????? 撲救密度大的竹林火時,如遇長時間干旱氣候,地表腐質(zhì)層的火會燒到地下,毛竹干根和根須都會燃燒,不易熄滅,清火時要用鋤頭在火的外圍開溝斷火,寬度15-20cm即可,深度要挖到無根須的地方約20-30cm。
??????? 應注意的是:竹林火線復燃性較大,應避開復雜地形,溝谷,管茅多的地段。
??????? 18、天然針闊混交林火災如何撲救?
??????? 針闊混交林發(fā)生火災后,火焰小,燃燒速度慢,但這類山場多處在高山峽谷,坡陡,懸崖峭壁交錯,山上多石,巖石被火焰燒后爆裂或活動石塊燃物燒后重心失衡,易滾落,枯立木燒倒后傷人或滑到山下引發(fā)新的火源,給撲火人員帶來嚴重威脅,撲救這類山場原則上應在白天進行,撲救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有異常響聲立即躲到樹后避開落物;在清理火線時,要選擇好躲身之處,一段一段地清理,隊員間要互相照應,發(fā)現(xiàn)有墜落物或不慎踩落物要及時提醒身后撲火人員注意。二是山場枯枝落葉層較厚時,應沿火線外側(cè)將地表可燃物清開,將著火的枯枝、球果等拾到可阻擋滾落的地方或刨開小坑放置。三是著火的枯立木和腐朽木應妥善處置。
??????? 19、火場行進中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 在開進或撤離火場的行進過程中,撲火隊員要遵守以下安全事項:(1)注意乘車安全,不要擁擠搶上搶下,不要在行進的車輛中睡覺,防止碰傷、摔傷。(2)過河過橋時,要防止掉進河里或卷入水中,造成傷亡。(3)在林中行進要防止樹條抽傷和拔動樹枝彈回來傷人。(4)攜帶工具應放在身邊,盡量采取手提式和背負式,不要放在肩上,避免傷人。(5)走路時要防止樹茬碰傷腳,注意腳下道路防止摔傷踝骨。(6)不要離開隊伍偷偷睡覺或搞其他事情,防止丟失或其它事情發(fā)生。(7)上、下坡時,要注意防止石塊流動傷人。(8)避免接觸有毒植樹和毒蛇、毒蜂等。
??????? 20、撲救火災中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 (1)撲打火線時要運用好撲火技術(shù),避免魯莽蠻干,時刻注意觀察火勢變化,避免亂流火燒傷。特別是注意不要在下風頭迎火頭撲打。(2)清理火場時,要注意燒焦傾倒的“枯立木”和“樹掛”突然落地傷人,并且防止掉入燃燒的腐殖質(zhì)層中燒傷。(3)在林地需伐倒樹木設(shè)立隔離帶時,要選派有經(jīng)驗同志實施,注意樹的倒向,防止樹倒傷人。(4)晚間撲打間歇休息,一般不要超過15分鐘,防止由于勞累和困倦睡覺,在轉(zhuǎn)移時掉隊,在休息行動時,必須做好人員的清點工作。
??????? 21、撲火通常會遇到哪些危險情況?
??????? (1)在復雜的地形和惡劣氣象條件下,火勢在極短時間內(nèi)發(fā)生突發(fā)性改變,指揮員、撲火人員驚惶失措,指揮失控盲目沖擊,造成人員傷亡。
??????? (2)誤入陡坡、窄谷、溝口、巖石峭壁、鞍狀山谷、復雜地形等危險區(qū)域。
??????? (3)無組織無紀律,單兵作戰(zhàn),缺乏照應。
??????? (4)在氣候干旱、大風、氣溫高、濕度小的氣象條件下,易燃叢和陽性雜草鑲嵌的林分,可燃物載量多,燃燒強度大,容易形成立體燃燒的樹冠火、沖天火、旋風火、飛火,誤入其中容易造成人員傷亡。
??????? (5)指揮員對火勢判斷失誤,在退避空間狹小、途徑復雜的地帶開設(shè)隔離帶,安全距離評估不足;
??????? (6)被掉落物砸傷,行進過程摔傷。
??????? 歸結(jié)起來,火場上造成人員傷亡主要原因有:誤入險區(qū),避險無知,缺少防護,指揮失誤,戰(zhàn)法混亂等。
??????? 22、什么樣的地形容易造成撲火人員的傷亡?
??????? 一些特殊的小地形,如陽坡的山凹,狹窄草塘溝和向陽坡后堵,由于其特定的位置,在一定氣象條件下,往往形成撲火的危險環(huán)境,這是因為:(1)這種地形處在陽坡和半陽坡,受熱時間長,白天溫度高,可燃物干燥。(2)地勢低凹,風速較小,但在地形和山脊主風向的作用下,這些地段風向極不穩(wěn)定,燃燒后產(chǎn)生亂流火。(3)由于上升氣流與主風向的相互作用,易產(chǎn)生強大的空氣[FS:PAGE]對流,致使火旋風產(chǎn)生。
??????? 由于上述有所列舉的地形坡度往往不大,人員行進也不困難,往往易導致指揮員判斷失誤。如火災從陰坡越過山脊后,沿東側(cè)或西側(cè)半陰坡向下蔓延,因是下山火蔓延不快,這時往往會判定為撲救的良好時機,沒有經(jīng)驗的指揮員會將撲火隊伍帶到谷底阻截火線,但是因這種危險的地形環(huán)境導致蔓延至坡地中下部時,火勢迅速增強,接著亂流火和火旋風開始發(fā)生,蔓延的火線在極短時間內(nèi)由下山火發(fā)展成強烈地上山火,火勢強烈,大量的煙塵也使谷地昏天黑地,這時,置身于谷地中的撲火人員,會面對著一起極其危險的局面,極易造成人員傷亡。
??????? 23、什么樣的時機容易造成撲火人員傷亡?
??????? 最易造成撲火人員傷亡的時機就是撲火隊員迎面撲打火勢較強烈的火頭,這種打法必須嚴格禁止,撲打火頭只能從側(cè)面開始,這應作為撲火隊員必須掌握的常識。
??????? 實地撲救火災中,沒有經(jīng)驗的指揮員最容易犯的錯誤是過嶺打沖火,這是非常容易造成撲火隊員傷亡的不利時機。這是因為,上山火(沖火)蔓延速度快,火勢非常強烈,當火蔓延到山坡上部時,由于風速加大,火勢愈加強烈,強烈燃燒的山坡上部就形成了造成撲火隊員傷亡的危險環(huán)境,如果此時撲火隊員過嶺向下截擊上山火,會造成嚴重的傷亡。正確的做法是,撲火隊員不要越過山嶺,而是待火蔓延過山嶺脊部而轉(zhuǎn)為下山火時,選擇好恰當?shù)攸c突入火線撲救。突入火線時,力量要集中,切不可分散截擊火線。
??????? 24、什么樣的氣象條件容易造成撲火人員傷亡?
??????? 首先易造成撲火隊員傷亡的氣象條件主要是一定時間內(nèi)風力加大和風向突然改變,其次是氣溫和相對溫度的影響。由于強烈燃燒促使空氣對流加強,火場風力要比其他地區(qū)加大,如果其他地區(qū)風力為5-6級,則火場會達到7-8級或更大,這時,火災已無法直接撲救,強行撲救則會造成撲火人員的傷亡。再加上地形影響,風向有時會突然改變,也會造成撲火人員的傷亡,另外,氣溫增高,相對濕度降低也是形成危險環(huán)境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形成危險環(huán)境并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時間多在每天的12時至16時,此時氣溫偏高,撲救火災時如果指揮不當,很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另外,這個時間范圍內(nèi),火場運動的路線應該避開危險地形,以免遭到大火的襲擊。
??????? 25、什么樣的可燃物種類配置容易造成撲火人員的傷亡?
??????? 可燃物的種類和配置決定著火的燃燒程度,也是能否形成撲火危險環(huán)境的重要條件。經(jīng)實踐檢驗,以下情況易造成危險環(huán)境:(1)單位面積內(nèi)可燃物載量大的地段。如山的中下部和狹窄溝塘內(nèi)草木茂密,枯萎地被物積累量大,特別是蘆葦叢,燃燒時火強度大,在氣象和地形條件的綜合作用下,易形成危險環(huán)境。(2)針葉幼林分布區(qū),燃燒時地表火和樹冠火可以同時發(fā)生,在不利的氣象條件和綜合作用下,也易形成撲火的危險環(huán)境。(3)易燃灌叢和雜草鑲嵌地段,火勢強烈且持續(xù)時間長,非常不易撲救,加上不利氣象因素影響,極易形成危險環(huán)境。(4)可燃物數(shù)量多,垂直分布明顯地段,火燃燒強度大,并易形成立體燃燒,撲救時也易造成人員傷亡。
??????? 26、受大火襲擊時如何解圍自救?
??????? 撲救火災中,撲火隊伍受到大火襲擊時,指揮員應保持冷靜的頭腦,率隊采取以下方法解圍自救:(1)依靠各種車輛迅速撤離以避開大火襲擊。(2)點火解圍。當大火襲擊來時,應組織迅速點順風火,然后進入火燒跡地避火。避火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窒息。在來不及撤離的情況下,點火解圍應是首選的最好的一種解圍方法。(3)跨越火線解圍。當來不及點火解圍時,撲火隊員應以小組或各自為戰(zhàn),采取逆風對沖,跨越火線解圍。解圍時,要用衣服蒙住頭部,選擇已經(jīng)過火或雜草矮小又好走的地段,一口氣沖過火線即可安全脫險。(4)臥倒避火。如果河溝或植被稀少地段,可把衣服用水浸濕蒙在頭上,兩手放在胸部臥倒[FS:PAGE]避火,但嚴禁臥倒入土坑內(nèi)。待大火過后,立即起立,如衣服被燒,要馬上滾滅或相互撲滅。臥倒避火時,為了防止在火到來前被煙霧嗆昏窒息,要用濕手巾捂住口鼻,并在地下扒個坑,把臉貼靠濕土呼吸,可避免煙害。(5)強行突破火線解圍。在時間緊迫來不及點火解圍時,還可以將5臺以上風力滅火機集中使用,在火線上打開一個突破口迅速向兩側(cè)擴大,撲火隊員進入火燒跡地,實現(xiàn)突破解圍。
??????? 27、如何進行迷山自救?
??????? (1)停止前進,冷靜判定方位,如無法到達指定地點時,應按原路返回原地。(2)無法到達預定地點和返回原地時,應在就地報警,如無通訊設(shè)備時,可以在火燒跡地內(nèi)點火報警,給尋找者指示信號,但要注意安全,防止跑火。(3)如在密林深處,要走出密林,選擇開闊地帶休息,當頭腦清醒后細心觀察,判定方位,判清方向時返回。(4)沿火燒跡地邊緣方向前進,也會找到撲火隊伍。(5)當無其它方法以擺脫迷途時,要沿河流方向向下游行走,最終可以找到村鎮(zhèn)。
??????? 28、火場生活中應注意哪些衛(wèi)生要求?
??????? 撲救火災是緊張的戰(zhàn)斗,高溫作業(yè),低溫宿營,長途跋涉,飲食不定。撲火時有的隊員熱就脫棉衣,渴就喝臟水,撲火后返回宿營地,火場溫度降低,容易患感冒和胃腸病。因此,火場生活必須注意以下衛(wèi)生要求:(1)撲火隊要配備衛(wèi)生人員,上火場要攜帶常用藥品及消毒、消炎藥品,有病人員不能上火場。(2)撲火隊員脫掉外衣隨身攜帶,撲火作業(yè)后應及時穿上,預防感冒。(3)在宿營地休息應盡量喝開水,不喝臟水。(4)做飯時要做熟,不要吃生飯和夾生飯。(5)睡覺時要把帳篷四處壓好,防止透風,睡覺前應把肚子蓋好。
??????? 29、怎樣做好火場的飲食管理?
??????? (1)撲火隊員上火場,一般要攜帶干糧,并應攜帶足夠的飲用水。(2)較長時間的撲火,指揮部要安排好飲食,避免長時間吃甜酸或油膩食品,保證撲火隊員吃好吃飽,增強戰(zhàn)斗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