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技術是20世紀初興起的科學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焊接技術的應用愈來愈廣泛,現在已經廣泛的應用于航空航天、原子能、石油化工、造船、電子技術、建筑、機械制造等部門。如石油化工建設中的各種儲罐、槽、釜、塔的安裝及大量的管道連接中,據統(tǒng)計有60%的施工工作量是焊接。由于焊接結構具有強度高、質量輕、跨度大等優(yōu)點,在建筑業(yè)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高325米的深圳帝王大廈、高201米的大連遠洋大廈都是鋼制焊接結構,還有象大型的展覽館、體育場館類的大跨度建筑中也都采用金屬焊接的網架屋蓋。此外在三峽工程,泰山、大亞灣核電站、西氣東輸工程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中焊接技術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統(tǒng)計世界年鋼產量的50-60%需要經過焊接加工。與此同時,伴隨著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不安全、不衛(wèi)生的因素,嚴重地威脅著焊工及其它生產人員的安全與健康。其主要危害如下:
1、焊接切割工作過程中需要與易燃易爆氣體、壓力容器和電機電器接觸;
2、焊接過程會產生有毒氣體、有害粉塵、弧光輻射、噪聲和射線等。
上述危害因素在一定條件下可能引起爆炸、火災、燙傷、灼傷、中毒、電光性眼炎和皮膚病等職業(yè)病癥。此外還可能危及設備、廠房和周圍人員安全,帶來不應有的損失。許多重大、特大事故是由于焊接切割作業(yè)人員違章操作造成,下面就日常生產中較為廣泛應用的氣焊、焊條電弧焊的特點、危害及安全操作予以介紹。
氣焊
1、特點及危害
氣焊具有設備簡單、操作方便、使用靈活、實用性強等特點。因此,在各工業(yè)部門的制造和維修中應用比較廣泛。但此過程需利用可燃氣體(如:C2H2、液化石油氣和H2等)、助燃氣體(O2)及高壓氣瓶(如:氧氣瓶、乙炔瓶等)。如果焊接設備和安全裝置有故障,或者操作人員作業(yè)時違反安全操作規(guī)程,都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災等事故。
2、使用安全要求
1)、工業(yè)用乙炔中常含有磷化氫(PH3)、硫化氫(H2S)等雜質,這些雜質不但容易引起爆炸,而且焊接時,其中的硫和磷可能轉移到焊縫金屬中,使焊縫的機械性能發(fā)生改變,冷脆、熱裂傾向增加,焊縫質量難以保證。因此按容積計算,要求乙炔中PH3的含量不得超過0.2%;H2S的含量應小于0.1%;
2)、氣瓶在保管和使用過程中,避免日光曝曬,遠離明火和熱輻射,氣瓶與明火操作區(qū)的距離必須大于10米,乙炔瓶溫度不得超過40℃,液化氣瓶溫度不得超過45℃;
3)、焊接過程中,放氣速度不應太快,避免氣體流經閥門時產生靜電火花,瓶內氣體不允許全部使用完,而應留有一定余量;
4)、乙炔瓶應垂直立放,嚴禁臥放,防止瓶內丙酮流出而發(fā)生事故,氧氣瓶使用時,瓶口嚴禁沾染油污等易燃物質;
5)、氣瓶應根據國家《氣瓶安全監(jiān)察規(guī)程》要求進行定期技術檢驗,嚴禁超期使用;
6)、焊炬在使用前必須進行檢查,包括射吸情況、橡皮管與接頭連接情況、是否漏氣、氣體各通路是否潔凈等,檢查正常后方可進行點火操作。點火時應先開乙炔閥門,后開氧氣。使用過程中,防止發(fā)生回火,發(fā)生回火時,應先關閉氧氣,再關閉乙炔,如果仍未滅火,應迅速關閉乙炔調節(jié)閥和氧氣調節(jié)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