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施工人員應結(jié)合試驗段確定的施工方案、機械、人員組合、工期要求進行合理配置。
每個作業(yè)工地人員配備表
?
負責人 | 1人 |
技術(shù)員 | 1人 |
專兼職安全員、質(zhì)檢員 | 3人、1人 |
工班長 | 1人 |
信號工 | 5~8人 |
勞務工 | 30~50人 |
其中負責人、工班長、技術(shù)員、專兼職安全員、質(zhì)檢員、信號工必須由施工企業(yè)正式職工擔任,并可根據(jù)工程情況適當配備若干勞務工人。
7.材料要求
原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電纜的防護材料主要包括防護管和電纜防護槽。電纜防護管包括鋼管、鑄鐵管、硬塑料管等。電纜防護槽包括水泥槽、復合槽、鋼槽等。纜防護管、電纜防護槽及其他電纜防護器材進場前一定要進行驗收。檢查產(chǎn)品質(zhì)量證明文件是否齊全、外觀是否有破損等,不合格的一律不準使用。使用時防護管內(nèi)徑要大于電纜外徑的1.5倍以上。
8.設備機具配置
配備交流220V切割機1臺、交流380V電焊機1臺、交流220V臺式鉆1臺、扁擔或杠子若干、鐵锨若干把。
9.質(zhì)量控制及檢驗
9.1.1電纜防護用鋼管、鑄鐵管、電纜槽、硬塑料管及其他電纜防護器材進場應進行驗收,其質(zhì)量應符合相關產(chǎn)品標準的規(guī)定。檢驗數(shù)量:全檢。檢驗方法:檢查質(zhì)量證明文件,觀察、測量檢查。
9.1.2電纜防護兩端各伸出軌枕不得小于500mm,埋于地面200mm以下。防護管內(nèi)徑應大于電纜外徑的1.5倍。防護管為鋼管時,管口處應有防護措施。檢驗數(shù)量:全檢。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
9.1.3埋設在路肩上的電纜、集中聯(lián)鎖的干線、不同時期施工的信號設備的電纜及凍害地區(qū)電纜,應設于水泥槽或其他阻燃材料制造的電纜槽中。路肩上電纜(電纜槽),必須填平夯實,保證路肩完整性。電纜槽的防護范圍應符合設計要求。電纜槽的埋設深度為蓋頂面距地面200~300mm或按設計要求。檢驗數(shù)量:全檢。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
9.1.4電纜穿越公路時,宜采用鋼管防護,鋼管埋深不低于500mm。防護管內(nèi)徑應大于電纜外徑的1.5倍。防護管為鋼管時,管口處應有防護措施。檢驗數(shù)量:全檢。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
9.1.5電纜在橋上通過時,應按設計要求采用管、槽進行防護,安裝方式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shù)量:全檢。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9.1.6電纜通過水溝、水渠時,應、用鋼管防護。檢驗數(shù)量:全檢。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9.1.7電纜在通過堅石等地段或埋深不能滿足正常要求時。應采用電纜槽或鋼管進行防護。檢驗數(shù)量:全檢。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9.1.8電纜采用鋼管、鑄鐵管、硬塑料管等進行防護時,應在管口兩端用防腐油浸的麻袋或軟布纏繞并堵嚴。檢驗數(shù)量:全檢。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9.1.9電纜在居民點、地下排水溝、取土坑等附件通過時,應在電纜上下各敷設軟土(或砂)100mm,并在上面敷磚(管、槽)防護。檢驗數(shù)量:檢驗數(shù)量:全檢。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
9.1.10電纜地下接續(xù)時,地下接頭應用電纜槽進行防護,防護長度不小于1m。檢驗數(shù)量:全檢。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
9.1.11電纜當與其他管線、建筑物交叉或平行敷設時,其防護標準參照下表的相關規(guī)定。檢驗數(shù)量:全檢。檢驗方法:觀察、測量檢查。
?
室外信號電纜與其他管線、建筑物的交叉防護標注
?
序號 | 相關設施名稱 | 防護材料、方法、范圍 | 信號電纜位置(mm) | 垂直、平行距離測量起止點 |
層次 | 垂直 | 平行 |
1 | 熱力、煤氣、燃料管道交叉垂直距離小于500mm | 下列方法任選一種:①鋼管交叉點兩側(cè)各1000mm,連敷軟土(砂)、磚各1000mm(全長為4000mm以上)。②電纜槽交叉點兩側(cè)各1500mm | ? 上 ? ? | ≥300 | ? | 鋼管下邊緣或電纜槽底至管道上邊緣 |
下 | 鋼管上邊緣或電纜槽蓋至管道下邊緣 |
2 | 其他管道交叉垂直距離小于500mm | ①軟土(砂)、磚:交叉點兩側(cè)各1000mm,上、下軟土(砂)各1000mm,上、下敷磚 | 上 ? | ≥300 | ? | 信號電纜下邊緣至管道上邊緣 |
②軟土(砂)、磚:交叉點兩側(cè)各1000mm | 下 | 信號電纜上邊緣至管道下邊緣 |
③電纜槽:交叉點兩側(cè)各1000mm | 上 ? | 電纜槽底至管道上邊緣 |
下 | 電纜槽蓋至管道下邊緣 |
3 | 大于500v的電力電纜交叉垂直距離小于500mm | 信號電纜用鋼管防護,電力電纜不防護,交叉點兩側(cè)各1000mm | 上 ? | ≥100 | ? | 鋼管下邊緣至電力電纜底上邊緣 |
4 | 信號電纜交叉 | 軟土(砂) | ? | ≥100 | ? | 兩電纜最近邊緣 |
5 | 其他電纜(電力、信號電纜除外)交叉 | 信號電纜用軟土(砂)、磚或電纜槽防護,其他電纜不防護,交叉點兩側(cè)各1000mm | 下 | ≥300 | ? | 信號電纜上邊緣或電纜槽蓋至其他電纜下邊緣 |
6 | 管道平行 | 熱力管道距離小于200mm | 嚴禁在管道正上、下方敷設 | 隔熱材料 | ? | ? | ≥500 | 電纜邊緣至管道邊緣 |
煤氣、燃料管道 | ? | ? | ? | ≥1000 |
上、下水道距離小于500mm | 軟土(砂)、磚 | ? | ? | ≥100 |
7 | 與地下建筑物平行,距離小于600mm | 軟土(砂)、磚 | ? | ? | ≥100 | 電纜邊緣至建筑物邊緣 |
8 | 樹木 | ? | ? | ? | 宜>200 | 電纜邊緣至樹干邊緣 |
9 | 大于500v的電力電纜平行敷設,間距小于500mm | 嚴禁在電力電纜正上、下方敷設,信號電纜用管、槽防護 | ? | ≥100 | ≥100 | 管、槽邊緣至電力電纜邊緣 |
10 | 與通信、電力、接觸網(wǎng)等桿塔支柱的水平距離小于500mm | 信號電纜用鋼管、電纜槽防護 | ? | ? | ≥300 | 電纜邊緣至桿塔支柱邊緣 |
9.1.12混凝土電纜槽的強度應達到設計要求,鋼筋不外露,表面光潔并無明顯丟邊掉角現(xiàn)場。檢驗數(shù)量:全檢。檢驗方法:對混凝土電纜槽的強度取樣試驗。
10.安全及環(huán)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10.1.1施工區(qū)域應設警示標志,嚴禁非工作人員出入。
10.1.2進入施工現(xiàn)場的人員,必須穿防護服(工作服),佩帶安全帽,并系好帽帶。
10.1.3施工時在車站行車室設置駐站安全聯(lián)絡員,配備必要的通訊工具,與現(xiàn)場安全防護員及時通報行車信息。設專人負責登記要點和銷記。
10.1.4機具、材料擺放不得侵限,以確保鐵路行車安全。
10.1.5為保證施工安全,現(xiàn)場應有專人統(tǒng)一指揮,堅持班前進行安全教育制度。
10.2環(huán)保要求
10.2.1保護當?shù)刈匀恢脖唬扇〈胧┦沟乇碇脖坏膿p失減少到最低限度。